南开大学科研团队研获新型光学"密码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一系列防伪加密方法应运而生,如全息图、激光烫印、水印、二维码/条形码、射频识别标签、防伪油墨等。这些安全标签的防伪能力主要依赖于高技术壁垒和有限的制造材料。然而,由于加密方法的低的复杂性,高的可预测性,由确定性方法产生的传统安全标签很容易被有动机的伪造者复制和重新生成。开发坚不可摧和不可复制的防伪加密方法一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日前,南开大学宋峰教授、冯鸣副教授团队基于石英玻璃中稀土离子的空间选择性掺杂和仿生微纹理复制,构筑了具有微结构的物理不可复制荧光玻璃标签,通过多层信息加密和存储,给信息装上“安全锁”,取得了光学信息加密存储领域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这一成果最初的灵感,竟然源于一片叶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长期以来,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资源和独特的功能结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银杏叶的表面犹如不规则起伏的山脉,而荷叶表面却随机分布着许多锥形的微塔。即使是同一片树叶的不同部分也呈现着相似却不完全相同的微结构。这不就是天然的信息密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