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建立了楔形LCD背
光源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并按照
照明输出标准对其进行
优化。
- e0[$v nTtEv~a_n 简介
..BP-N)V) 液晶显示器 (LCDs) 作为一种显示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商业领域中最突出的应用包括计算机显示器、移动电话、电视和手持数字设备。
[r Nd7-j < :Sd`4"AA 当环境光照条件不足时,大多数LCD都是接收后方照明以提供光照的。采用的两种照明方案为:底部照明和边缘照明,OpticStudio能够对这两种照明方案进行建模,且边缘照明方案中存在更复杂的设计问题,本文将重点对此进行介绍。
Yd~J( `bV&n!Y_ LCD 照明方案
r: >RH, _4nm h0q4 LCD底部照明方案使用阵列光源,如发光二极管,或均匀光源(如放置在LCD后面的电致发光面板)。此方案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亮度,但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更厚的保护壳。
X}x\n\Z !"RRw&0M ;-"q;&1e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边缘照明设计,使用楔形导光板对放置于LCD显示器旁边的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分布。与底部照明方案相比,此方案消耗的能量更少,且封装更薄,但是均匀性和亮度较差。
OXKV6r6f A1Uy|Dl |w#~v%w 本文中忽略实际的液晶层,只考虑
背光源设计。
tEo-Mj5: z>y#^f)r 建立背光源模型
?>V>6cDQ ^\`a-l^ 边缘照明LCD的详细布局图如下图所示:
+%klS `_ a-FI`Dv tq'ri-c&b 光源通常是冷阴极荧光灯管 (CCFL) 或一系列发光二极管 (
LED) ,且在光源的后面放置反射器可以提高
系统的效率。楔形光波导利用全内反射 (TIR) 使光更均匀地分布在显示区域。用反射镜围绕光波导,也可以提高系统效率。使用不同增亮膜 (BEF) 的阵列模式,可用于控制发射光的发光强度和偏振特性。
FZ]+(Q"]: #M'V%^x P 在此设计案例中假设一些约束条件:将基于标准的移动电话选择显示屏的面积,并根据整体封装高度的限制选择光波导厚度。
l.g.O>1
Y}2Sr-@u 显示区域面积:75 mm x 75 mm
AX1!<K }><[6Uz% 楔形板厚度:输入面 4 mm ,端面 1 mm
yw7(!1j= xz.M'az\ BEF:Vikuiti™ T-BEF 90/24
@K*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