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在超低功耗水下通信技术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日前,麻省理工研究人员展示了首个超低功耗水下联网和通信系统,该系统可在千米范围内传输信号。这项技术是研究人员几年前开始研发的,其耗电量约为现有水下通信方法的百万分之一。通过扩大无电池系统的通信范围,研究人员使这项技术在水产养殖、沿海飓风预测和气候变化建模等应用中变得更加可行。 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信号动力学小组主任法德尔-阿迪布(Fadel Adib)说:"几年前,水下通信的功率降低了一百万倍,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想法,但现在却变得切实可行。虽然仍有一些有趣的技术挑战需要解决,但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到部署,已经有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 该设备是一个压电传感器阵列,可实现无电池水下通信。 水下反向散射通过将数据编码在声波中,然后反射或散射回接收器,从而实现低功耗通信。这些创新技术使反射信号能够更精确地指向信号源。 由于这种"反向指向性",散射到错误方向的信号更少,从而实现了更高效、更远距离的通信。在河流和海洋中进行测试时,反向定向装置的通信距离是以前装置的 15 倍以上。不过,实验受到了研究人员可用码头长度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下反向散射的极限,研究小组还开发了一个分析模型来预测该技术的最大范围。他们利用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他们的反向定向系统可以在千米范围内进行通信。 研究人员在两篇论文中分享了这些发现,这两篇论文将在今年的 ACM SIGCOMM 和 MobiCom 会议上发表。阿迪布是这两篇论文的资深作者,与他共同撰写SIGCOMM论文的还有前博士后、现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阿琳-艾德(Aline Eid)和研究助理杰克-拉德马赫(Jack Rademacher),以及研究助理瓦利德-阿克巴(Waleed Akbar)、王璞睿(Purui Wang)和博士后艾哈迈德-阿拉姆(Ahmed Allam)。MobiCom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也是Akbar和Allam。 利用声波进行通信 水下反向散射通信设备利用"压电"材料制成的节点阵列来接收和反射声波。这些材料在受到机械力作用时会产生电信号。 当声波撞击节点时,它们会振动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荷。节点利用电荷将部分声波能量散射回声源,传输数据,接收器根据反射序列对数据进行解码。但是,由于背向散射信号会向各个方向传播,只有一小部分能到达声源,从而降低了信号强度,限制了通信范围。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已有70 年历史的无线电设备——范阿塔阵列,在这种设备中,对称的一对天线以这样一种方式连接起来,使阵列能将能量反射回信号来源的方向。 然而,将压电节点连接起来组成范阿塔阵列会降低其效率。研究人员通过在成对连接的节点之间放置一个变压器,避免了这一问题。变压器将电能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使节点能够将最大能量反射回源。 艾德解释说:"两个节点都在接收,两个节点都在反射,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系统。随着该系统中元件数量的增加,你可以建立一个阵列,从而实现更远的通信距离。" 此外,他们还使用了一种名为跨极性切换的技术,在反射信号中编码二进制数据。每个节点都有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就像汽车电池),因此当两个节点的正极相连,两个节点的负极相连时,反射信号就是"1 位"。 但如果研究人员调换极性,将负极和正极相互连接,那么反射信号就是"零位"。 Rademacher 解释道:"仅仅将压电节点连接在一起是不够的。通过交替改变两个节点的极性,我们就能将数据传输回远程接收器"。 在建造 Van Atta 阵列时,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连接的节点太近,就会相互屏蔽信号。他们设计了一种节点交错的新设计,使信号可以从任何方向到达阵列。采用这种可扩展的设计,阵列的节点越多,通信范围就越大。 他们与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合作,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查尔斯河和马萨诸塞州法尔茅斯海岸附近的大西洋上对阵列进行了1500多次实验测试。该装置的通信距离达到300米,比他们之前展示的距离长15倍多。 不过,由于码头空间不够,他们不得不缩短实验时间。 模拟最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