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
应用光学基础理论知识与
Zemax光学设计相结合。每章首先介绍理论知识,然后落实到Zemax的设计方法上进行光学设计锻炼。本书包含了几何光学成像基本概念、共轴球面系统、理想光学系统、平面系统、光阑、光度学、像差及望远镜等典型成像系统,也涉及Zemax的基本操作、优化设计等概念。在第9章给出了5个详细的Zemax设计案例,包含
光纤耦合、
透镜整形与耦合、基于棱镜的光环形器、三片式成像系统及苹果手机
镜头光学系统分析。
,CI-IR2 l$Vy\CfK3n 目录
Z($i+L% . 第1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1
I 12Zh7Cc: 1.1 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1
02tt.0go 1.1.1 几何光学中的
光源与光束 1
{cUGksz]} 1.1.2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2
@ta:9wZ 1.1.3 费马原理 4
sv!zY= 6 1.2 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7
Gy[anDE& 1.3 Zemax的界面简介与光学建模方式 9
6J\ 2=c` 1.3.1 Zemax的界面简介 9
v6|j.; 1.3.2 Zemax光学建模与基本计算流程 11
Xt:$H6
y 思考题 12
tz8fZ*n 计算与证明题 12
rFGPS%STS 第2章 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13
q1q9W@H 2.1 几何光学中的符号规则 13
]ag{sU@#
2.1.1 线段 14
ZH|q#<{l 2.1.2 角度 14
? )h8uf4 2.1.3 符号规则的意义 15
}`2a>N:
& 2.1.4 符号的标注 15
/* qx5$~ 2.2 单折射球面成像 15
$ OG){'X 2.2.1 实际光线单折射球面的光路计算 15
4/%fpU2 2.2.2 近轴区域单折射球面光路计算 18
qTK(sW 2.2.3 近轴区域单折射球面成像规律 19
/{: XYeX 2.2.4 细光束大视场入射情况与场曲 23
2*<Zc|uNW 2.3 共轴球面系统成像 25
L}CU" 2.3.1 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域的转面过渡公式 26
{:3\Ms# 2.3.2 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计算 27
hsQDRx%H} 2.4 单个反射球面的成像 29
bf@g*~h@ 2.5 Zemax中的像差评价与镜面参数设置 31
{Ef.wlZ 2.5.1 Spot Diagram与Ray Aberration简介 31
uJCp 2.5.2 纯离焦 35
EcL6lNTR+ 2.5.3 纯球差 37
Lu{/"&) 2.5.4 球差和离焦 39
AmHj\NX$ 2.5.5 自动优化设计概念初步 40
]E-3/r$_cO 思考题 43
Q
8Hl7__^ 计算与证明题 43
aoZ |@x 第3章 理想光学系统 45
:{N*Z }] 3.1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理论 45
&ocuZ-5` 3.2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 46
}A+ncabm 3.2.1 焦点、焦面与焦距 47
%VFoK-a 3.2.2 主面与主点 48
YHO}z}f[! 3.2.3 节点 49
?$K-f:?c 3.3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解析关系 49
S9Oz5_x 3.3.1 物像位置计算 49
z
&Xl 3.3.2 放大率及相互关系 51
*~g*J^R} 3.4 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法 54
-Uy)=]Zae 3.5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58
\wD/TLS} 3.5.1 双光组光学系统 59
n<bU' n 3.5.2 多光组光学系统正切计算法 61
"o+?vx- 3.6 透镜 63
W03mdRW 3.6.1 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63
,|d9lK`" P 3.6.2 透镜的基点与焦距 64
sWo}Xq# 3.6.3 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70
iphC\*F 3.7 单透镜与双透镜的Zemax设计实例 72
|,p"<a!+{w 3.7.1 单透镜Zemax设计实例 72
>#$SaG! 3.7.2 双胶合透镜Zemax设计实例 77
m=sEB8P 计算题 81
~9 .=t ' 第4章 平面系统 84
']TWWwj$ 4.1 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成像性质 84
eJTU'aX* 4.1.1 平行平板的成像性质 84
&muBSQ- 4.1.2 平行平板的等效空气层的概念 86
6`O,mpPu4G 4.2 平面反射镜 88
8 7(t<3V& 4.2.1 平面反射镜的成像特性 89
I)V=$r{ 4.2.2 平面反射镜的旋转效应 90
0:
a2ER|J 4.2.3 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91
|dLr #+'az 4.3 反射棱镜 92
nf^?X`g 4.3.1 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92
pe
vXixl 4.3.2 反射棱镜系统的物像坐标变换规律 94
@JXpD8jn 4.3.3 反射棱镜的展开与结构尺寸计算 95
tO{{ci$-T 4.4 折射棱镜和楔镜 99
l<w7
\a6 4.4.1 折射棱镜 99
_i {Y0d+ 4.4.2 楔镜 100
-$W1wb9z 4.5 Zemax中的坐标断点 102
Tk?uJIS : 4.5.1 Zemax中的坐标系 102
&'$Bk5 D@G 4.5.2 坐标变换 103
/Ne#{*z)hO 4.5.3 Zemax中的坐标断点设置 104
S[exnZ*Y 4.6 光学系统中具有反射镜或者平行平板的Zemax仿真分析 106
R|8vdZ%@ 4.7 具有反射镜的光学系统Zemax设计方法实例——牛顿望远镜 109
84QOW|1 4.8 具有阿米西(Amici)屋脊棱镜与五棱镜组合的光学系统Zemax设计实例 112
{ogBoDS 思考题 115
qg& /!\ 计算题 116
#vBrRHuA#" 第5章 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 118
wx*?@f>u^ 5.1 光学系统中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 118
U;#KFZ+~ 5.1.1 孔径光阑的判断 119
3/`BK{ 5.1.2 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 121
^AH[]sE_ 5.2 视场光阑、窗与渐晕 124
PP$sdmo 5.2.1 视场光阑 124
n7fhc*}:` 5.2.2 入射窗与出射窗 125
HpEd$+Mz 5.2.3 渐晕 126
6ieul@?*u* 5.3 光学系统的景深 131
6?F88;L 5.4 Zemax中光束限制的设计方法——单透镜光束限制的设计与分析 135
6p4BsWPx 5.5 Zemax中渐晕的设计方法 140
YSeH;<' 5.6 Zemax的多重结构设计——反射式扫描系统设计 146
7A\` 计算题 149
= g{I`u 第6章 光度学基础 151
bI &<L O 6.1 光能和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151
OP1`!P y 6.1.1 立体角的概念 151
j**[[ 6.1.2 辐射通量、光谱光视效率与光通量 153
p
qz~9y~ 6.1.3 光亮度、发光强度、光出射度和光照度 155
p75 o1RU 6.1.4 光学系统中光亮度和光通量的传递 159
FB[b]+t`D{ 6.2 光学系统中的光能损失分析与计算 161
kM506U<g 6.2.1 光学系统中的光能损失分析 162
W_2;j)i 6.2.2 光学系统的透过率计算 164
9VxM1-8Gs 6.3 Zemax中相对照度、镀膜简介及序列/非序列混合模型与
照明设计实例 164
h.X4x2(. 6.3.1 相对照度 164
:EV.nD7 6.3.2 镀膜 165
9,'m,2%W 6.3.3 利用序列与非序列混合模型设计一个
LED(点光源)的照明系统 167
$\BYN=# 计算题 173
$(9QnH1KY 第7章 像差理论 174
K5qCPt`' 7.1 单色像差 174
6Cj7 =|L7 7.1.1 轴上点与轴外点像差 174
X(ph$,[ 7.1.2 正弦差与彗差 177
Q]K` p( 7.1.3 像散 180
mLuNl^)3 7.1.4 场曲 181
aj`&ca8 7.1.5 畸变 183
:ZXd% 7.2 色差 184
_p*9LsN$L 7.2.1 位置色差 184
v8ap"9b 7.2.2 放大率色差 184
F"]P| 7.3 Zemax中的像差模拟与分析 185
o^@"eG$, 7.3.1 球差 185
T'5{p 7.3.2 彗差 187
*&I>3;~%^} 7.3.3 像散 189
Cq2Wpu-u 7.3.4 场曲 189
LDjtkD.r 7.3.5 畸变 191
n4kq=Z% 7.3.6 色差 192
w~*@TG 第8章 实际光学系统 196
Ocdy;|& 8.1 人眼光学系统与视光学 196
M1kA- Xr 8.1.1 人眼的构造 196
.gJ2P?
8.1.2 人眼的主要特性 197
KyyRHf5 8.1.3 双眼立体视觉 201
Vu5?;|^: 8.2 放大镜 202
-$Z1X_~;)< 8.2.1 目视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203
u(f 8.2.2 放大镜的视觉放大率 203
>1sa*Wf 8.2.3 放大镜光束限制 204
6HY): M&? 8.3 望远镜 205
Wzl/ @CPM 8.3.1 望远镜的历史发展背景 205
QXkA%'@' 8.3.2 望远镜的基本类型与工作原理 206
L0g+RohW 8.3.3 望远镜的技术指标 207
Bg~]u+c* 8.4 显微镜 209
uE's&H 8.4.1 显微镜的历史发展背景 209
d)AYY}pw 8.4.2 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技术指标 210
KYpS4&Xh 8.4.3 显微镜的光束限制 211
gs'M^|e) 8.4.4 显微镜的分辨力与有效放大率 212
NpH8=H9 8.5 照相机与投影仪 216
9[.HWe, 8.5.1 照相机的历史发展背景 216
^~H}N$W"-q 8.5.2 照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 216
EsGu#lD2 8.5.3 投影仪的历史发展背景 220
cZh0\DyU 8.5.4 投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 220
!J7`frv"( 8.6 光学成像系统的像质评价简介 222
#%E`~&[ 8.7 光学传递函数、人眼模型和虚拟现实应用 223
~tp]a]yV 8.7.1 光学传递函数像质评价基本概念 223
K}l3t2uk 8.7.2 人眼的Zemax模型和在虚拟现实(VR)中的应用 225
/whaY4__O\ 思考题 230
,sL'T[tuiU 计算题 231
59Pc:Gg; 第9章 Zemax中的优化、公差与若干设计案例 233
?Y~t{5NJR 9.1 Zemax优化方法简介 233
[bh?p+V 9.1.1 优化方法概述 233
'8q3ub<\ 9.1.2 光学系统数学建模 234
o'DtW#F 9.1.3 Zemax中评价函数的定义 236
u} mj)Nk 9.1.4 Zemax操作符的定义 237
X"{%,]sb G 9.1.5 默认评价函数 238
H a!,9{T 9.2 Zemax公差分析简介 239
(]#^q8)]\9 9.3 若干光学系统设计实例 242
_w\9
\<% 9.3.1 优化设计双透镜光纤对接耦合系统 243
9lYKG^#D 9.3.2 优化非球面镜实现半导体
激光器与单模光纤的高效耦合 255
k)b{UFRW 9.3.3 基于偏振元件的光环形器设计 264
kk=n&M 9.3.4 库克三片式成像镜头设计 272
<<
6GE 9.3.5 苹果手机镜头剖析 279
]U>MYdGWb 思考与练习题 292
?Q]&;5o 参考文献 294
Zy(i_B-b e gq,)6>
JqzoF}WH `yfZ{< 作者:施跃春,陈家璧 编
xTAfVN {lds?AuK 定 价:56
Orq/38:4G _5p$#U`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WzzA:X TUp\,T^2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y_ ]K(a32V CH 页 数:308
QEJu.o i-CJ{l 装 帧:平装
[7@blU HJl?@&l/ ISBN:9787121430510
[edF'7La kOR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