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公布:十名青年学者获奖

发布:cyqdesign 2021-10-14 16:53 阅读:1134
今日,2021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公布,朱飞虎、韦东奕、陆盈盈等十名青年学者获奖,分享千万奖金。青橙奖见证了中国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今年更是首度颁给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贡献者。 8AmB0W> e  
X GDJCN  
3q0S}<h al  
  据悉,青橙奖始于2018年8月,是业内最早为发掘中国青年学者而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面向不超过35岁的年轻学者。今年,青橙奖通过组委会寻访、选手自主报名、专家推荐参评等方式,找到了本届参评者。他们也得到了近100位海内外院士、长江学者、IEEE/ACM Fellow等知名学者的推荐。 bHioM{S  
'TDp%s*;  
  嫦娥五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杨孟飞院士,推荐了一位“为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年轻航天工程师;数学家田刚院士,推荐了一位“发展潜力巨大,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著名数学家”的年轻人;美国工程院院士Lynden Archer,推荐了一位“时刻展现全方位卓越学术能力”的科研新星。 )xYGJq4  
g,\O}jT\'  
  经初审、通讯评审、终审答辩等严苛流程后,组委会从365位参评人中选出获奖者。这群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人,5位是中国培养的本土博士,7位有海外科研经验,并首次有3位女性科学家获奖,分别是浙江大学陆盈盈、清华大学赵慧婵、清华大学方璐。 NxN~"bfh  
dY.NQ1@"  
  来自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朱飞虎,主导研发航天器的“眼睛”,让“天问1号”度过火星着陆的“黑色9分钟”,稳稳降落在乌托邦平原。 wI#R\v8(`n  
l +# FoN  
  青年数学家韦东奕,本科、博士、博后、科研工作均扎根燕园,完全由北京大学自主培养,其在流动稳定性方面的成果被世界闻名的布尔巴基讨论班专题讨论;年仅27岁的陈杲,因创造新的工具解决了复几何领域的重要猜想,成为四届以来最年轻的青橙奖得主。陈杲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后研究,今年回到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 6@ =ipPCR  
H:,Hr_;nC  
  2021达摩院青橙奖颁奖礼将于10月19日在云栖大会现场举行,届时,多位院士将为获奖者颁奖。 'OsRQ)E  
-@mcu{&  
  附:2021达摩院青橙奖得主及获奖理由 &*o{-kw  
p1 mY!&e(  
  陈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 p)*x7~3e  
u~1 ,88&U  
  他创造了新的工具,解决了复几何领域的重要猜想。 +Sg+% 8T  
W%< z|  
  方璐(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n?D#Pk,  
>ToI$~84  
  她率先提出了大规模可重构光电计算理论与架构,为百亿像素光场智能成像提供了新路径。 wo\O 0?d3{  
3Hhu]5  
  金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研究员) lLNI5C  
2mfG: ^^c  
  他通过软件定义的“网-存-算”融合方法与技术,对云计算系统大规模、分布式、异构化的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优化 He}"e&K  
v=x)]<E" _  
  刘渊(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 muIJeQ.C  
ZtX \E+mC  
  他聚焦新型微电子的加工工艺,实现了更小尺寸的半导体器件。 (iY2d_FQ[  
OA&r8WK3  
  陆盈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 }}4uLGu)  
rh6 e  
  她研究锂电池安全性,助力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兼顾的下一代锂电。 4+F@BxpB  
C@9K`N[*  
  王权(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员) !>6`+$=U  
!s[ gv1  
  他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致病微生物病原体的多个重要药物靶标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为相应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O]Q8&(  
fq !CB]C  
  王志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Bh()?{q  
I\('b9"*  
  他专注于拓扑量子材料的研究,发展拓扑理论,预言拓扑新材料,为实现新型量子器件带来了新机遇。 |uM(A~?  
Ba9"IXKH  
  韦东奕(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 a!;CY1>  
@[j%V ynf  
  他发展了预解估计方法和波算子方法,解决了流动稳定性的数学理论中的一系列重要的公开问题。 j`_tb   
DN|+d{^lN  
  赵慧婵(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 Nd**":i$  
c"NGE  
  她研制了新型柔性光电触觉传感器和高功率人工肌肉,推动了新形态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法的发展。 'F7UnkKO|  
d@{#F"o  
  朱飞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产品高级主任设计师) r-&* `Jh  
a0hgF_O1  
  他实现了MEMS固态激光雷达的首次在轨成功应用,设计的实时、鲁棒的着陆点自主选择视觉导航算法,保证了“天问一号”的成功软着陆。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