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新突破:精度达到一万亿分之一米
2018年,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制造了一个高功率探测器,通过结合“ptychography”算法驱动,将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了2倍,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尽管这项研究非常成功,但这种方式有个弱点,那就是只适用于几个原子厚的超薄样品,如果超出厚度范围就会导致电子以无法分离的方式散射。 ![]() 现在由应用和工程物理系(AEP)的 Samuel B. Eckert 工程教授David Muller 带领的一个科研团队,利用更复杂的三维重建算法,使用电子显微镜像素阵列探测器(EMPAD)将自己的记录提高了2倍。 其分辨率是如此精细,唯一的模糊是原子本身的热抖动导致的。 该小组的论文 "Electron Ptychography Achieves Atomic-Resolution Limits Set by Lattice Vibrations "于5月20日发表在《科学》上。该论文的主要作者是博士后研究员陈振。 Muller表示:“这不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更将会成为分辨率的一个终极极限。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弄清原子的位置。这为我们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想做的事情开辟了大量新的测量可能性。它还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消除汉斯-贝特在1928年提出的样品中光束的多重散射--这在过去阻碍了我们这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