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集成相控阵 解决毫米波传播距离短难题
毫米波频段因带宽资源丰富,正逐步成为宽带卫星通信、5G乃至未来6G移动通信发展的“黄金频段”。但毫米波的无线传输距离短,是制约其应用的短板。而集成相控阵则是解决毫米波无线通信传播距离受限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毫米波相控阵通常基于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加以实现,由于制作成本高昂, 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6年来,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尤肖虎、赵涤燹等学者,联合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以及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攻关,突破了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固有瓶颈,成功研制出Ka频段毫米波CMOS相控阵芯片,并探索出基于高密度混压PCB工艺的大规模集成相控阵解决方案,具有超高集成度、超低成本等特点。 近期,202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CMOS毫米波芯片与大规模集成相控阵”研究项目入选。 用相控阵可延长毫米波传输距离 毫米波,一般指频率在30GHz到300GHz这段范围内的无线电频谱,跟传统的移动通信无线频谱相比,频率要高得多。毫米波的波长在1毫米到10毫米之间,这也是“毫米波”名称的由来。 “毫米波的带宽非常宽,这相当于在高速公路的车道被拓宽了好几倍,所以能承载的信息传输量更大。但毫米波的一大瓶颈就是波长短,更容易被大气、水吸收,也容易被建筑物遮挡,所以传播距离短。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是决定毫米波能否用于5G以及卫星通信的关键点之一。”尤肖虎介绍,为破解这个难题,科研团队从两个技术方向攻坚克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