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中科大毕业生破解集成光子芯片难题,帮助寻找地外行星
“频率梳是一把测量频率和时间的尺子,由一系列频率严格等间隔的连续光分量组成,在光谱学、精密测量和时间标准上有着广泛且深刻的运用。”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0年中国区榜单揭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刘骏秋因解决了集成光子芯片和孤子频率梳的几个关键难题上榜。 他和同事们研制出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最紧凑的孤子微梳光芯片模块,创造了每米光程0.5dB损耗的世界最低记录。基于此,他们实现了微波信号生成、高速集成声光调制、激光雷达以及激光自注入锁定等技术应用。 刘骏秋曾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2016年硕士毕业于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2020年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一把测量频率时间的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