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基于单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Marlan Scully、德国维尔兹堡大学Sven Hofling等合作,在同时具备高纯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单光子 源器件上观察到强度压缩,为基于单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测量奠定了基础。论文以“编辑推荐”形式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网站以“面向完美的单光子源”(Toward a Perfect Single-Photon Source)为题专门对该工作做了高亮报道。 ![]() 单光子源是光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关键器件,不仅可以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特别是玻色取样),同时也是量子精密测量的重要资源。量子精密测量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减少由于探测有限粒子而引起的统计涨落——散粒噪声。 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为精密测量技术提供了新的物理资源。2004年,潘建伟和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多光子纠缠NOON态,演示了比单粒子高4倍灵敏度的非局域的德布罗意波长(Nature 429, 158)。此后,基于纠缠的量子精密测量快速发展,其中,中科大研究组先后演示了6、8、10、12、18倍灵敏度的德布罗意波长,并扩展到冷原子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