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金刚石量子模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与理论合作者北京大学刘雄军等合作,在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体系的量子模拟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量子淬火动力学在实验上模拟了凝聚态体系中尚未观测到的三维手性拓扑绝缘体,并第一次对体内和表面的拓扑物理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该研究成果以Quantum simul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Chiral Topological Insulator为题,发表在近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25, 020504 (2020)]。 凝聚态体系中拓扑物相的发现革新了对量子物质基本相认识,相关研究成为凝聚态物理的主流研究方向。拓扑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在体内具有非平凡拓扑,边界则出现和体拓扑相对应的边界态。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人们在寻找新奇拓扑物质方面取得了大量突破,发现了诸多新的拓扑相,如量子霍尔效应、对称保护的拓扑绝缘体、拓扑半金属、拓扑超导体等。尽管如此,在理论预言的众多拓扑相中,目前仍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凝聚态实验中被观察到。量子模拟作为一种前沿的技术,可以超越真实体系所受的限制,为探索和研究各种奇异的量子物相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诸多拓扑物理在各种量子模拟器上成功实现,包括二维Haldane模型、自旋轨道耦合下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最小模型、一维手性拓扑相和三维半金属等。通常量子模拟器上只能模拟拓扑体态或者边界态,但无法做到同时模拟体内和边界,进而准确研究体-边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