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实现15万亿个热原子的量子纠缠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物理学家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他们将15万亿个原子组成的“热云”通过量子纠缠的方式关联起来。该发现或许将成为一项重大突破,帮助科学家制造更精确的传感器,用于探测引力波或可能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质。 量子纠缠效应使微观粒子彼此间建立很好的关联性,是量子技术的核心,有望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等领域取得突破。 量子纠缠是一种纯粹发生在量子系统中的现象,被爱因斯坦描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具体而言,量子纠缠是指两个或多个粒子关联在一起的过程,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在一个粒子上进行的任何动作都会立即影响到其他粒子。量子纠缠是许多新兴技术的核心,比如量子计算和密码学,并有望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量子纠缠态以其脆弱性而闻名;粒子之间的量子关联很容易被最轻微的内部振动,或来自外部世界的干扰打破。出于这个原因,科学家们在实验中要保持尽可能低的温度,避免量子系统受到影响;温度越低,原子相互撞击并破坏其一致性的可能性就越小。在新的研究中,西班牙巴塞罗那光子科学研究所(ICFO)的研究人员采用了相反的方法,他们将原子加热到450开尔文,比典型量子实验的温度高数百万倍,以观察纠缠态是否能在高温混乱的环境中持续存在。 “量子纠缠是最引人注目的量子技术之一,但其脆弱性是出了名的,”该研究第一作者、在ICFO进行访问的科学家孔嘉说,“大多数与纠缠有关的量子技术必须在低温环境中实现,比如冷原子系统。这限制了纠缠态的应用。纠缠态是否能在高温而混乱的条件下存在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