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半导体采购商

发布:探针台 2020-03-20 10:49 阅读:2123
近日,美国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2019年全球十大半导体采购商”榜单。 WHsgjvh"  
_/uFsYC  
该榜单显示,由于受到总体经济趋缓、内存芯片价格下降的影响,导致2019年全球领先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降低了半导体开支。2019年全球半导体支出金额滑落至4183.02亿美元,也就是2.9万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近11.9%,这其中主要是受到记忆体价格下滑带来的影响。 =|M>l  
OMWbZ>jB  
而全球前5五大半导体买家名单却与2018年相同,依旧是苹果(Apple)、三星(Samsung)、华为(Huawei)、戴尔(Dell)以及联想(Lenovo),但排名则出现些微变。 *5vV6][  
[Sr,h0h6  
Gartner的数据显示,排名前三变化为苹果、三星、华为。 y4*U6+#.  
N^HUijw<  
◆ 苹果:2019年苹果的半导体开支为361.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比重的8.6%,由此超越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买家,苹果的智能穿戴装置产品Apple Watch与AirPods的热卖,可能是推升苹果重登全球最大半导体买家的主要原因。◆ 三星:2019年三星的半导体开支为334.0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比重的8.0%,由于主力产品存储芯片的行情恶化而退居第二。但相比于2018年降低21.4%。同时也是排名前十的公司中跌幅最大的企业。从2019年三星手机工厂撤出中国也可以看出三星电子市场份额下滑的颓势。◆ 华为:2019年华为的半导体开支为208.84亿美元,约占全球比重的5.0%,尽管中美贸易战对其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受到智能手机业务的持续推动,进而保住了第三的位置。华为的整体营运依然表现不错。苹果和三星都在下降,表明华为产品份额在逆势增长。这都要归功于华为的全球战略和强大的研发。◆ 戴尔与联想在去年半导体支出分别为 62.57亿美元,和160.53亿美元,分别占全球比重3.9%及3.8%,维持全球第四大及第五大半导体买家排名。步步高(BBK Electronics)、惠普公司(HP Inc.)和惠普企业(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分居第六、第七和第九位,而鸿海排名第十位。 dx;Ysn0-  
C~nzH,5  
g!$!F>[  
变化比较大的是小米公司,2019年小米的半导体开支为70.16亿美元,排名从2018年的第10名一跃成为2019年的第8名,市场份额1.7%,涨幅为1.4%,支出金额为70.16亿美元(约500亿人民币)。虽然支出金额为华为公司的三分之一,但小米是唯一一家2019年度半导体支出高于2018年度的企业,充分表明小明公司2019年出货量较2018年有明显增长。这得益于小米高性价比的产品战略。在整个排行榜中,前10名的企业中我们国家有5家,分别为华为、联想、步步高、小米、鸿海。半导体芯片支出金额约占全齐总支出的15%,5家企业之和还低于(苹果+三星)之和16.6%。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p2n0Z\2  
S4^vpY DeN  
此外,Gartner高级首席分析师Masatsune Yamaji指出,2019年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及总体经济趋缓,对半导体买家带来了极大冲击。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日韩关系紧张、香港抗争等政治冲突增加,导致全球经济成长速度下降。 yaah*1ip[  
.z)%)PVV  
总体经济环境使各种电子设备需求降温,2019年整体电子设备营收减少47亿美元,较2018年下滑0.2%。2019年底,一年一度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9年会”(ICCAD 2019)在南京举行,电子产品世界记者访问了EDA、设计服务厂商和代工厂的老总,请他们回顾和分析了2019年的热点,并展望了2020及未来的设计业下一个浪潮。△受访人从左至右: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荣誉CEO Walden C. Rhines博士,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博士,Socionext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刘珲,和舰芯片制造(苏州)公司销售副总经理林伟圣 6l5:1|8b,!  
,4zmb`dP<  
01 ;A|-n1e>Hc  
2020年芯片业或有所增长;国产芯片制造繁忙 <KE 1f7c  
NLUT#!Gr  
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荣誉CEO Walden C. Rhines指出,2019年的行业发展略显平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储器的价格一直没能反弹,2020年在5G 商用等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一些积极的增长。 ]w;rfn9D  
w.H%R-Be  
IC设计正在大量增长,因为很多公司都在加入IC设计阵营,不管多芯片还是多Chiplet(芯粒)的设计增长都很剧烈。EDA公司现在也可能变成系统级设计的公司,EDA的增速很快。 "} q@Y=  
*of3:w  
芯原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①关于中美贸易摩擦,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与美国隔离开来。美国不可能脱离中国市场,中国也不可能完全自主制造。中国提出安全可靠,但安全可靠不一定需要全部重新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创新,不一定全部是原创,但是要重视知识产权。②20年前,台积电、联电等开创了代工业务,带来了代工业和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的辉煌。下一步,硅平台服务、设计服务将引领设计业从“重设计”到“轻设计”的转变,前者解决了固定成本问题,后者解决了运营成本问题。 cxA^:3  
AvdXEY(-  
Socionext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刘珲:对中国业务是长期看好的。如果展望近期的2020、2021,看好5G基础设施在国内带来的机会。物联网有端、管、云三部分,在管、云部分,Socionext布局有云上服务器芯片、视频流媒体芯片、无线通信芯片等。随着5G商用的加速推进,汽车作为新型的端,Socionext同时积极布局汽车电子业务,面向中国市场提供多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V m}E0Ov  
q;<h[b?  
和舰芯片制造(苏州)公司销售副总经理林伟圣:2020将是个好年,至少上半年景气状况会很好。国产芯片化方面,和舰在苏州、联芯在厦门,产能无论是8英寸还是12英寸,都可以满足国内芯片特色工艺制造的需要。 K8>zF/# +  
_AQb6Nb  
2019年底,8英寸和12英寸晶圆的需求是全面提升的。原因如下。 SnE(o)Q  
iVB86XZ`  
1)最大的推动力还是国产替代,尤其是在国内的供应链,无论是代工制造或是后端封装,这部分产能利用率都往上提升,甚还出现了产能短缺。例如对和舰工艺的需求是全面性的,尤其是模拟与电源管理IC,这和国内某些系统厂商要求国产芯片取代是有关的。 r<K(jG[:{f  
4 !y%O  
2)12英寸也是在多方应用起来,配合IoT应用的蓝牙、Wi-Fi、智能家居用应用的芯片也跟着起来了;另外蓝牙在TWS的需求也增长。 xnmmXtk  
MYla OT  
3)和屏相关的芯片。前两年,TDDI是在80 nm高压节点的需求多,所以当时造成短缺;但2019下半年是各个节点的高压工艺需求上来——80、55、40 nm的产能都紧缺, Y( 3Bp\6  
n` xR5!de  
4)除了上述的特色工艺外,多个产品应用也会从过去的55 nm工艺,因为低功耗或多集成往40 nm或28 nm演进 '+osf'&  
AD1=[I3  
pPcTrN'  
02 p3 w  
芯粒升温,从“重设计”向“轻设计”转变 POvP]G9'"  
RLb KD>  
2.1 对Chiplet(芯粒)模式的看法 ?YZ- P{rTS  
JBJhG<J  
ICCAD2019年会上,芯原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博士在主题讲演中提到了重视Chiplet(芯粒)。Chiplet类似于IP,但不是以软件形式出现,而是以裸片(die)形式提供。Chiplet可将不同工艺节点、不同材质、不同功能的裸片封装在一起,可以缩短芯片开发周期,降低芯片设计总成本。 rW+ =,L  
^:#D0[  
实际上,Chiplet是2015年由Marvell创始人周秀文(Sehat Sutardja)博士在ISSCC2015上提出的,但那时提出早了一点,现在Chiplet逐渐得到了业界的认同,因为现在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已到了7 nm、5 nm,而且这几年封装技术也进步了,所以台积电搞封装是有道理的,不是下游的封装业务台积电也要通吃,而是看到了封装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可以使芯片提早上市(如下图)。 g=;%  
Chiplet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以下两个方面。 xYmxc9)2  
c2&q*]?l;  
1)存储器接口IP的问题。早期一家公司曾提出过基础 cash(缓存)的概念,可用存储器(memory)缓存的技术节省成本,无论是服务器还是笔记本电脑,只要不是用DRAM,理论上可以省一半成本。但存储器控制/cash技术当时比较复杂、成本高,后来NAND闪存便宜了,Chiplet就可以做了。存储器控制/缓存的接口无需7nm、5nm等最先进的制程,可以放在Chiplet中。 QlJ)F{R8il  
K Pt5=a  
但是阻碍Chiplet普及的一个最关键问题是还不太成熟。当然业内已经在努力做了,最近也制定了一些标准,接口也是开放的,封装技术也越来越好。  /% M/  
%kdE un  
2)IP做成Chiplet后,可以多代使用、几家共用,以节省成本。例如,一家美国云平台公司要做视频转码,找到芯原寻求解决方案。因为编码技术不是通用的(因为涉及到编码的用途不同:是否要把信息传到后台?),编码里有很多智慧,而且每个设计师的方法都不同,有可能忙了半天,最后编码还没别人做的好,为什么要养一个团队做编码?但是AI部分可能是客户自己想掌握的。于是芯原建议该公司做SoC,把该公司的AI放进来。但是,该公司认为开一颗芯片太贵了,也没有多少量;再有,也许明年自己的AI又更新换代了(注:今年AI,明年也许是用FPGA等),客户都可以搞定,所以该公司希望给他一个Chiplet,把编解码放在Chiplet里。而且接口也不是该客户独有的,可以是开放的。芯原发现这个想法很好,不仅为一家开Chiplet,几家共用也可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l y(>8F  
在此,戴伟民博士也感悟到“轻设计”的重要性,就是做自己有优势的部分,不要做自己没优势的部分(do less for more),而不要do more for less。例如,大众商品(commodity)就不要做了,要做有特色的东西。例如以色列公司在轻设计方面做得就很好,没多少人,几十上百人,做得很快,最后被苹果等大公司收购。而我们国内,经常靠成千上万的人来做设计。 MFb9H{LA  
F)W:  
Socionext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刘珲补充道,Chiplet产生的源头来自于数字逻辑在工艺上的演进速度比模拟要快。数字不存在多次迭代,但模拟需要多次迭代,赶不上数字对工艺的要求,因此模拟IP技术在早期工艺导入时,很难匹配数字芯片的进度要求。 }UWL-TkEjF  
8>0e*jC  
不过,Chiplet遇到如下3个挑战。 b*`lk2oMa/  
-?mfE+kt  
1)实现。①Chiplet和模拟接口存在标准化的问题,谁在后面驱动标准化?②模拟和数字接口之间的数据量可能会非常大、高速,因为现在数字在往先进工艺节点走。 B5X(ykaX~  
Ed_N[ I   
2)功耗。如此大的数据量,通过die(裸片)与die之间的互联,功耗肯定是一个挑战。 )rekY;  
r7b1-  
3)规模化。正如芯原戴伟民博士所说,互联网公司没有那么大的量(因为是碎片化应用),这样的场景有可能会需要这样的技术,它对大量的场景诉求不是那么强烈。 89o/F+_b  
@}@Z8$G^  
但是Chiplet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在先进工艺节点早期阶段,一些复杂高速的模拟或接口电路的有无问问题;另一个是灵活性问题,例如有些芯片在不同场景下,对接口或模拟的通道数要求不同,如果都集成在一颗die上的话缺乏灵活性,PPA方面难以做到最优。Chiplet通过数字和模拟更好地解决场景化的灵活性问题。 cUY`97bn  
6"~P/\jP  
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 荣誉CEO Walden C. Rhines指出,Chiplet是IC不可避免的下一步。在芯片的集成方面,①摩尔定律往下走,这给我们在不同模具上开发新功能的机会。它还可以去集成一些异构的技术,包括模拟混合信号、射频等,可以封装在同一个芯片里。②Chiplet不是新技术,已经有很多模块,例如手机里的射频就有这样的封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组件是放在一起的。 I~ok4L?VB  
芯片失效分析实验室介绍,能够依据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实施检测工作,开展从底层芯片到实际产品,从物理到逻辑全面的检测工作,提供芯片预处理、侧信道攻击、光攻击、侵入式攻击、环境、电压毛刺攻击、电磁注入、放射线注入、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功能、兼容性和多点激光注入等安全检测服务,同时可开展模拟重现智能产品失效的现象,找出失效原因的失效分析检测服务,主要包括点针工作站(Probe Station)、反应离子刻蚀(RIE)、微漏电侦测系统(EMMI)、X-Ray检测,缺陷切割观察系统(FIB系统)等检测试验。实现对智能产品质量的评估及分析,为智能装备产品的芯片、嵌入式软件以及应用提供质量保证。  *T5!{  
mT.u0KUIy  
jV4\A  
2.2 轻设计是否会引起同质化? mGJasn  
H[S%J3JI  
芯原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否认以上观点,例如我们用一样的EDA工具做设计,也没有产生同质化;设计的芯片都在TSMC(台积电)等代工厂生产,也没有同质化。因此要具体分析,例如也许我设计的芯片的layout(布局)比你小,我的就有竞争力。如果今天你芯片公司没有一半人做软件,这就有问题了,因为今天你在做系统,不是componet(元器件),二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而且你的架构、对市场的定位也非常重要,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很重要,核心部分的技术不能外包。 K%^V?NP*{Z  
maXG:l|  
如果你的核心竞争力强,编解码一定会比像芯原这样的IP公司做得好吗?未必。因为芯原和谷歌、英特尔等大公司有合作,这些大客户给芯原很多意见反馈,芯原有丰富的经验。如果你自己做不合算,好不容易做出来了,过段时间又落后了。所以非核心部分,不一定要自己做。 hRK/T7v  
SV2M+5#;  
的确不能同质化,但为什么现在出现了从“重设计”向“轻设计”的转移?因为现在需要很多定制化。前两次浪潮是以家电、PC、手机为代表,它们是标准芯片,无需定制。但是物联网时代定制的比通用的好,因为物联网是碎片化的和AI异构,就带来了第3次产业转移(前2次分别是家电、PC和手机)。20年前从有制造到无制造(fabless),现在是从“重设计”到“轻设计”。怎么轻?根据各家的情况不一样。但基本原则是:有了核心竞争力就用insource(内部资源),没有核心竞争力就用outsource(外包)。 zmSUw}-4 N  
vTJ}8  
CAPEX(资本性支出)是固定成本,实际上fabless也很贵,IP贵,人贵(上海的工资马上要超过台湾,已经比日本贵了),所以这是我们遇到的挑战,我们的应用成本太高。 fSs4ZXC  
bT^I"  
其实轻设计,对于不同公司,轻的程度不同。①对于初创公司,往往资金有限、人手不足,必须要轻,自己全做不可能。对于成熟公司,代工厂帮助解决了固定成本,如果按研发占销售的20%~30%,毛利一定要到50%,所以毛利一降到40%就出售,这在外人看来很不理解:明明很赚钱为何就出售了?因为若不能卖掉,股票反而会跌,甚至关掉都比不卖好。但是,如果你的研发占销售的数字不是20%~30%,而是14%~15%,那就不要卖了,公司就可以存在。轻设计,可以解决运营成本(OPEX)问题,但是轻的程度不同。 jO!y_Y]B  
{\c(ls{  
②系统公司是不是也要建一个芯片团队呢?互联网公司是不是能做芯片、做得好呢?实际上他们与芯片公司的DNA就不同。因为软件通常6个月就能做好,芯片要做更长时间,很难接受。所以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系统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号称马上要做芯片,做了后知道不那么容易。实际上,系统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没有必要自己做,凡事熟能生巧,别人重的我就要轻,EDA公司、代工厂、硅平台服务和设计服务公司都是交了多年的学费的,例如芯原已发展了18年才做到今天。 aB7+Tb  
UFp,a0|  
03 [3{W^WSOz  
毛利率:国内设计公司中,前10为何比前100低? &(xH$htv1  
2oNk 93D  
ICCAD 2019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在行业年度报告中称:近年来,尽管10大设计企业的规模在持续增长,但盈利能力并没有同步提升,10大设计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已经连续3年比排名前100的设计企业平均毛利率要低。 qzf!l"bT  
|j#C|V%kV  
那么,为何排名前10的毛利率比前100的利润低? f!!V${)X  
L IZRoG8  
Mentor荣誉CEO Walden C. Rhines指出:这种案例可能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如果更长期地看,至少看5年,你就会发现,其实是没有这样的关系的。 ?TU}~}  
`C$:Yf]%nG  
如果从更高层面看,半导体行业中有最高的毛利率是FPGA的公司,大概有65%的毛利率。第2是模拟信号公司。这两个案例当中,高价格可能是因为客户很难更换供应商;而且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微处理器也是这样,由于基于软件,很难更换微处理器,因此微处理器有50%~60%的毛利率。毛利少的有存储器,在1995年时,目前最大的3家存储器制造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只有50%的市场份额,现在3家占95%,所以它们现在的盈利能力增加了。 ;#oie< Vit  
<8d^^0  
芯原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解释道:特殊领域的芯片可能毛利率好一点。但是做大批量的消费类市场的毛利率较低,这可能也是中国的国情。如果本土企业一旦技术强了,就可以把毛利率增加。因为一些本土企业选择量大的红海/血海做,靠降低价格来占领市场,但是这些本土企业可能没有特别大的技术的优势,所以营收高、毛利低。 %<an9WMF  
Il= W,/y  
和舰芯片制造(苏州)公司销售副总经理林伟圣补充道:①国内大部分公司主要是做取代型的市场。取代型市场无外乎产品和功能类似,最后就是拼价格;如果在创新层面做,可以提高ASP(平均售价)。②一些初创公司会用非常低的价格去扰乱市场,就会把整体市场的报价拉下来,因为市场竞争,造成毛利下降。 ^eR%N8Z  
)6|yb65ZUX  
04  B[Zjfc  
AI芯片为何在2019遇冷? `kZ@Zmj#  
Gu2P\I2zx  
现在国内做AI的设计公司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从算法向芯片做,有的从芯片向算法做,架构上,有GPU、FPGA、TPU等,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为何经历了2018年的AI热潮后,2019年出现了冷却、降温?芯原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①提到算法,搜索一下,网上有很多。实际上,几十年来AI算法是很多的。不过,只有好的算法是不完全的。②把算法变成芯片后,初创公司的估值可能就增加10倍。但是,做出芯片来,芯片要有地方用。所以现在问题是芯片估值很高,接下去为什么2019年下半年没那么容易了?你的demo(演示)很好,放在哪里,谁用?现在比较好的落地是刷脸、监控,其他的还没有看到特别好的应用。③AI芯片也是芯片,不是比其他芯片高级很多。真正高级的是在云上做训练,这方面很少看到有国内企业在做。提到算法,大数据是永远不够大的;因此现在讲小数据,因为有的时候没有大数据就不能做了吗?大数据也不是绝对好,因为尽管大数据有99.99%及以上的准确率,也难免有严重后果(注:但如果用大数据下棋,下输了没关系,后果不算严重)。现在的问题是,有的数据不要那么大,有的数据是没用的,而小数据也可以做点事,这才是真正可以研究的,国内可以在这方面花大力气。 eC[$B99\  
ENGg ~D  
Socionext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刘珲补充道:AI芯片不在于用什么架构来做。AI芯片要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落地,紧耦合一个行业,深耕行业,对这个行业理解,然后把这个AI芯片硬件做到符合行业的要求。 2@%$;.  
V&Xe!S  
和舰芯片制造(苏州)公司销售副总经理林伟圣称:AI是IP还是芯片?他认为AI目前来看在某些应用是类似IP,如要变成通用的IC放在所有场景里面做,是很挑战的。 1e&QSzL  
:k.NbN$i\  
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荣誉CEO Walden C. Rhines认为中国非常适合AI,他指出:如果回顾半导体的历史,可以看到它是向前推进的历史。例如台式电脑、手提电脑、手机……,一代比一代强。同样,AI、机器学习确实有了新的进展,而中国无疑成为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中国正在努力发展自有的芯片、系统、算法等,并且能够共同努力,震撼想要进入市场的公司们。 G-?d3 n  
A7%:05  
05 ;S57w1PbVA  
RISC-V的最大挑战 mo[Zb0>  
11<KpxKpk  
芯原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也是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那么,RISC-V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碎片化。 {`K m_<Te!  
DsT>3  
实际上,RISC-V除了碎片化,还有小部分的专利问题。伯克利是不会告的,因为指令集是开源、免费的,没有问题。但是写成RTL以后,这里就有专利,像IBM、英特尔,arm、MIPS的处理器核一样,也要注意。 ~ ; -! n;  
)0Me?BRp  
关于真假RISC-V和碎片化问题,实际上不是难事,各种RISC-V组织可以加强合作和兼容,做一些测试即可。 JWMpPzs  
XI22+@d6  
另一个角度看,碎片化不一定是坏事。物联网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才需要定制化,RISC-V才开始出现。 O'W0q;rT  
06 ~Uxsn@nLr  
系统化设计时代,哪家EDA公司来主导? " e}3:U5n  
.h>8@5/s  
现在EDA公司都在讨论系统化设计,从IC到PCB模块,再到IC,甚至从初期产品设计架构的时候就开始了,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在此有何行动? O }(VlR2  
}jVSlCF@t  
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荣誉CEO Walden C. Rhines:Shift-Left已经存在一段时间,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等公司一直在把验证往前端移(左移),例如高层次(HDL)综合,能够在整个设计流程当中,在很早的时候就排除一些错误。不仅如此,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还构建了整合PCB和IC的设计架构,这样数据可以自由地前后流动,自动地转换数据的格式,可以辅助IC的设计。 sIK;x]Q)  
1$%V{4bJ  
被西门子并购后,结合西门子的观点:今天所做的一切最终都会被虚拟化,双方基于数字双胞胎技术发展出更多解决方案,包括整个IC流程、电子系统流程,还囊括机械、制造、支持、晶圆厂等所有领域都有虚拟的数字双胞胎,即所有的设计及理念的形成,都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而不是在现实环境中。所以我们可以先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再到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测试。好处是早期做这样的模型,可以更早、更快地检测到问题,这样可降低设计成本,提高可靠性,让设计更加可控。 tb$LriN  
p TeOW9  
,ztI,1"k  
那么既然如此,哪家EDA公司会主导整个IC的生态和IP? n(L\||#+  
/C4^<k\  
Walden称:在整个生态环境中,谁来主导,这像一个进化的问题。历史上来看,一直有3家大型的EDA公司,这个现象一直是很稳定,原因是没有一家可以做到各项都是最强的、面面俱到的。新思主导了逻辑综合市场,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在验证上有很高的市场份额,Cadence在Layout(布局)上很强。现在希望各家都有整合的工艺流程,大家会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界面,让客户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解决不同的问题。 Vv8jEZ8  
^Nmg07_R  
有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足鼎立的局面会消解,但Walden认为不是,反而会不断加强和稳固,因为各家现在会进一步加强特色技术。对于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借助于西门子的数字双胞胎技术,其自身业务也在过去2年内实现了飞速增长。,在Walden看来,与西门子的良好协同让原来的Mentor能够更好地迎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加上系统公司对于系统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为EDA厂商带来了更多机遇。 Dg} Ka7H  
2EfF=Fm>  
注:魏少军教授在ICCAD2019的讲演原话:“根据对排名前100名的设计企业统计,平均毛利率预估34.2%,比上年的32%,上升了2.2个百分点。从最近几年情况看,排名前100的设计公司毛利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总体改善不大。10大设计公司平均毛利率为32.2%,比2018年的31.7%,提升了零点几个百分点。 aEWWFN  
<oo  
尽管10大设计企业总的毛利率在增加,但是也有个别企业毛利率下降,部分企业的毛利率偏低,甚至出现了负毛利率。近年来,10大设计企业的规模在持续增长,但盈利能力并没有同步提升,10大设计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已经连续3年比排名前100的设计企业平均毛利率要低,这个情况不是太好。” pGK;1gVj  
~R &;v3  
在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将于 2020 年正式量产 5 纳米制程,而竞争对手三星也在追赶的情况下,目前两家公司也在积极研发更先进的 3 纳米制程。这些先进半导体制程能研发成功,且让未来生产良率保持一定水准,光刻机绝对是关键。就台积电与三星来说,最新极紫外光刻机(EUV)早就使用在 7 纳米制程,未来 5 纳米制程也将会继续沿用。至于更新的 3 纳米制程,目前光刻机龙头──荷兰商ASML也正研发新一代极紫外光刻机,以因应市场需求。 qHP78&wUx  
`g6h9GC6  
根据外电报导,目前 ASM出货的 EUV 光刻机主要是 NXE:3400B,以及进化版的 NXE:3400C 两款型号。基本上两种型号的 EUV 光刻机构造相同,但是 NXE:3400C 采用模组化设计,维护更加便捷,平均维修时间将从 48 小时缩短到 8 到 10 小时,可支援 7 纳米及 5 纳米制程的生产需求。此外,NXE:3400C 的产能,也从 NXE:3400B 每小时处理晶圆数的 125WPH,提升到了 175WPH,达到其更好的效率。 IjR'Qou5  
k5C@>J  
随着台积电与三星在 7 纳米 EUV 制程量产,ASM的 EUV 光刻机需求也快速攀升。根据 2020 年 1 月 ASM公布的 2019 年第 4 季及当年全年财报显示,光是 2019 年第 4 季,ASM就出货了 8 台 EUV 光刻机,并收到 9 台 EUV 光刻机订单。全年 EUV 光刻机订单量达到了 62 亿欧元,总计出货了 26 台 EUV 光刻机,比 2018 年 18 台有显著成长,使 EUV 光刻机对 ASM的营收占比,从 2018 年 23% 提升到 31%。 '*k'i;2/1  
ngat0'oa  
在此情况下,随着 2020 年台积电与三星 5 纳米制程的相继量产,这将对于 EUV 光刻机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根据 ASM预估,2020 年将会交付 35 台 EUV 光刻机,2021 年进一步提高到 45~50 台交付量。不仅如此,ASM还针对后续更为先进的 3 纳米、2 纳米制程的需求,开始规划新一代 EUV 光刻机 EXE:5000 系列。 sRrzp=D  
ea~:}!-P  
报导进一步指出,EXE:5000 系列将会把物镜系统的 NA(数值孔径)由上一代的 NXE:3400B/C 的 0.33,提升至 0.55,如此可达成小于 1.7 纳米的套刻误差,每小时处理晶圆数也将提升至 185WPH。根据 ASM公布的资讯显示,EXE:5000 系列光刻机预计最快在 2021 年问世。不过首发设备还是样机,所以最快要到 2022 年或 2023 年才能量产交付客户。 _<NMyRJo  
o4zM)\;F  
而如果按照目前台积电的和三星的进度来看,台积电在 2020 年量产 5 纳米制程,而 3 纳米制程预计最快可能也要等到 2022 年才会量产。至于,三星方面,按照规划,在 6 纳米 LPP 制程之后,还有 5 纳米 LPE、4 纳米 LPE 两个制程节点,之后将进入 3 纳米制程。规划的 3 纳米制程分为 GAE(GAA Early)及 GAP(GAA Plus)两世代。其中, 2019 年 5 月三星就宣布 3 纳米 GAE 的设计套件 0.1 版本已经准备完成,可以帮助客户启动 3 纳米制程的设计。只是从设计到量产,预计还要一段时间,其中还有试产的部分,因此预估量产时间最快要等到 2022 年之后。 tX"Th'Qi  
a(v>Q*zNP  
据了解,目前台积电方面的 3 纳米制程研发进展顺利,已经开始与早期客户进行接触。而台积电新投资新台币 6,000 亿元的 3 纳米新竹宝山厂也于 2019 年通过了用地申请,预计将于 2020 年正式动工。届时完成之后,应该就会看到 ASM的新一代 EXE:5000 A 系列光刻机进驻,生产更先进的半导体芯片。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商务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