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红外热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及测试技术高级培训班(第六届)

发布:山风拂海 2018-08-14 14:29 阅读:8846
培训时间 4l3N#U0Q  
2018年10月21日-26日(21日报到) 'Klz`)F  
@\q~OyV  
S%T1na^x  
培训地点 hB^"GYZ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内(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9B%"7MVn  
jgO{DNe(=  
ER|5_  
授课教师 Q;^([39DI  
    倪国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责任专家组组长。现任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光电技术专委会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近30年来承担与主持众多国家与部委的科学研究任务,包括国家863、973、国防重点基础与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与地方等课题研究,在光电成像(红外微光夜视)器件/技术/系统及应用,光电图像高速处理,自由空间光通信,空间光学,遥感等学科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2部,译著1部;主讲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指导与培养数量众多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等。先后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先进个人重要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与奖励。 k~hL8ZT[  
    潘兆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为主要研制者之一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光学设计软件CAOD。80年代末,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光学系统。并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大孔径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和红外焦平面100%冷光阑效率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各种波段的从大孔径到特大视场的一系列红外光学系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vu#:D1/BB  
    林家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光学测试计量技术、数字视频处理与测试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开展CCD技术研究。完成《光学仪器参数综合测试系统》、《红外热像仪测试系统》、《高精度光学角规测试仪》等省部、国防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获省部国防发明二等奖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获授权专利12项。 参编《光学测试技术》、《CCD应用技术》、《光电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图像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ims *|~{sr  
    胡伟达,1979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工作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新一代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新机理探索及其空间应用研究。现任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副编辑(Elsevier,SCI)、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执行主编(Springer,SCI)、美国SPIE DCS Defense andSecurity - Infrare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XLII国际会议程序委员、NUSOD国际会议程序委员等。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7项。先后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优青)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中科院卢嘉锡奖、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十一五”航空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奖等人才计划与奖励。近年来主持国家青年杰出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973专题、国防973专题、国防预研、航空科学基金等项目。 BF@VgozW  
    王跃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集成分会理事。一直从事高光谱技术研究与红外光电仪器研制,作为技术负责人支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航天高分辨率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天宫一号任务);主持研制成功我国新一代机载高分辨率全谱段高光谱遥感系统(高分重大专项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首次提出高光谱/可见全色/红外共孔径集成设计方案,并研制出原理样机;较全面的开展了短波红外波段遥感观测方法与技术研究。累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次,拥有发明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约70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或特邀报告。 k1cBMDSokO  
X F40;urm  
+22[ h@  
授课内容大纲 '"KK|]vJ  
倪国强老师 k&?QeXW  
1、 国内外红外器件现状与技术新进展及应用 5_i&}c23Vn  
2、 空间红外与紫外探测技术 qxrOfsh  
3、 红外多光谱/高光谱/超光谱及其应用案例 0loC^\f  
4、 微光融合技术 ; 6zu!  
5&xvY.!27V  
3)eeUO+  
潘兆鑫老师 Wx-{F  
红外光学镜头设计 \e?T 9c6,  
1、 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zzx4;C",u  
2、 红外光学材料的选择。 @Ab<I  
3、 红外光学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设计方法。 dGfWRqS]  
    重点介绍一些比较特殊的红外光学镜头的设计方法和实例,如二次成像红外光学系统、折反射式红外光学系统、特大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变焦距红外光学系统、双色红外光学系统和离轴三反射镜式红外光学系统等。 Fd 91Y  
4、 红外光学设计中评价和控制冷反射的方法。 E7D^6G&i  
5、 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 dy0!Zz  
6、 红外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npe*A  
7、 查找红外光学系统设计初始数据的途径。 CkflEmfe  
)a6i8b3  
8<G@s`*  
林家明老师 :,u+[0-S  
红外热像仪成像技术指标及测试系统原理与装置 SVpe^iQ]1\  
1、   红外辐射基础理论 <zUmcZ  
    本节的基于黑体辐射的量子理论—普朗克(Planck)公式、斯蒂藩(Stefan)-波耳兹曼(Boltzmann)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分析大气窗口近红、中、长波红外成像与可见光视频成像的异同,建立起辐射出射度与目标温差之间的方程。引入仿真试验场的概念为实现在室内环境测试红外热像仪奠定基础。 S xgY q  
2、   红外热像仪性能指标的期望值与实际红外热像仪的测试 .Q#Eb %%  
1)作用距离是红外热像仪的本质指标 dEL>Uly  
2)建立室内仿真目标实验场—室内红外热像仪测试系统 Ue\&  
3)目标与背景、环境温度、湿度、大气透过率对红外热像仪性能的影响 T S.lFg:K  
4)红外热像仪测试系统装置组成的四个部分:目标、黑体、准直系统、控制系统及软件 :I7MP   
5)红外测试装置中的大口径离轴抛物面反射镜面形检测和准直系统的调校、检测、计量和标定等 61KJ( rSX3  
3、 红外热像仪的典型参数测试 ] x Kmz  
1)红外热像仪最小可分辨温差 MRTD测试技术及四杆靶特征频率设计 4EELaP|%  
2)红外热像仪噪声等效温差 NETD 的测试技术 S%4hv*_c  
3)红外热像仪传递函数 MTF 的测试技术 FStfGN  
4、 红外热像仪测试的数字化评测及综合测试技术实例分析 `BvcI n4do  
1)最小可分辨温差 MRTD 的客观评测系统---测试方法的数字化 xtnB: 3  
2)红外热像仪测试系统的研制、设计方案、实施方法分析 /U`"|3  
3)车(机)载红外热像系统的现场测试仪器研制的技术途径 m$ JQ[vgh  
1ERz:\  
y^XwJX-f  
胡伟达老师 _]4cY%s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分类及其参数 :[rx|9M6  
1、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b 9?w _  
2、 红外探测器的分类、规格和关键技术参数、 v#X? KqD  
3、 制冷型与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关键指标 PM|K*,3J  
4、 短波、中波、长波红外探测器的特点和应用 (5I]umtge  
5、 各种红外探测材料的相关工艺介绍 OW.ckYt%  
6、 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PFc02 w  
Fivv#4YO  
v3/cNd3  
王跃明老师 7}#vANm  
红外高光谱成像设计进展及案例分析 (PNvv/A  
1、 红外高光谱探测基本科学原理 FxUH ?%w  
2、 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进展 a2i   
3、 典型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工作原理 l^vq'<kI  
4、 经典高光谱分光技术 |fA[s7)  
5、 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基本设计方法 x;SrJVDN  
6、 仪器标定与测试方法 ;aF / <r  
7、 高光谱数据结构及预处理过程 <E ^:{J95  
8、 红外高光谱应用方法及典型案例 dV5 $L e#y  
FHD6@{{Gp"  
AiyjrEa%  
课程费用 JE j+>  
5000
元/人,9月1日前优惠价:4000元/人(需提供交费凭证)
_3E7|drIX  
>Kr,(8rA  
报名与咨询  
报名方式:请下载培训班报名回执,填写发送至training@siom.ac.cn
联 系 人:颜佳琪,021-69912922,training@siom.ac.cn  QQ:642843538
分享到:

最新评论

山风拂海 2018-08-21 15:40
本届培训班开通网上注册系统,并支持在线支付宝缴费,请点击以下链接进行报名 \nJr jH A  
http://htcis.net/MeetingMain/Index/OpticTraining2018 !Khsx  
山风拂海 2018-09-04 10:40
敬请关注,谢谢!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