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作为激光应用来说,快轴经过微透镜聚焦后,发散角可达1度,而慢轴发散角是10度;而市场提供的泵浦源参数多见为:bar条宽度1mm,长10mm;这样长宽比为10:1,而发散角比也为10:1。在不知如何用面光源属性来设定发散角时,可用tp中的光线能垂直于光源面发射的性质(normal模式)近似得到快慢轴发散角。 MuoF FvAA
1:计算出能达到所需发散角度大小的球面镜半径R(快慢轴差别不大) J"=1/,AS
2:设计个尽量薄的矩形单凸球面镜,如,线度分别为1mm和10mm。 1O].v&{
3:将凸面设定为surfacesource,angular设为normal to surface,还有光线条数(建议4k条左右)等等 b'MSkEiQG
这样近似设定好一个bar。接下来不停复制并定义位置即可得到LDA。 +_XmlX A3Z
这样做有个缺陷:1,光源面光线无法定义均匀分布,只能增加光线条数来弥补。 )X4K2~k*
2,当快慢轴发散角比和bar条宽长比不相等时,计算出的两个R只能选快轴计算的结果(建议),则导致慢轴发散角有少许差别,当然先用其它软件设计出非球面结构更好。 26X+
}^52
#HS]NA|e@
此方法局限性太大,但没有其他办法时也可一试。 PH"hn]
大家帮忙,看看还有其它好办法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