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从镜片探秘佳能顶级单反镜头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2-02-16 16:05 阅读:8688 [投稿]
    从非球面镜片、萤石镜片、UD镜片、再到DO镜片,本文将详细解读佳能顶级镜头中非常常见的特殊镜片。

    80年代初,佳能投入更多精力对大光圈玻璃塑模非球面镜头进行研究与开发,在85年时制造出了可以量产应用的设备系统。这种玻璃塑模非球面镜直接由一部压模机在高精度非球面金属模具的控制下制造成型,既达到了可更换单反相机镜头的要求,又可以进行相对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到了90年代,佳能研发出第四类非球面镜生产技术,这项科技实现了玻璃非球面镜表面上的镀膜。

    在EF镜头的发展过程中,这四项非球面镜加工技术使佳能的工程师们在设计各种镜头时有极大的自由来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应用。非球面镜能够极大减少球面镜镜头在大光圈下产生的像差,补偿广角端的图像扭曲并使得小规模、高画质的变焦镜头的生产技术得到发展。


    EF与FD变焦镜头外形大小比较

    Since1969——萤石镜片

    佳能的“白筒红圈”L系列超长焦镜头凭借极其优良的表现力和锐度一直为全球的专业摄影师所称赞。其中高画质的关键就是使用了能够彻底消除二级光谱色差的萤石镜片与超低色散镜片。

    对于超长焦镜头,使用玻璃镜片会碰到成像质量上限的局限,残留色差对长焦镜头画面锐度可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相机镜头中,光线通常要穿过不同的镜片,产生出高或低色散的两种波汇聚到一点上。如果通过一个镜片分解出的红蓝光束能够准确地汇聚在一个点上,则称此镜片为“无色散”镜片。不过即使红蓝光束已经聚集在某点,但他们的中间色,即绿色,仍会投射在另一个点。这种即使在设计过程中已经经过修正,但是依然不能消除的光束就是二级光谱。这个情况的产生是因为不同的玻璃光学元件之间存在不同比率的色散,而每种光波发生色散的总比率是趋近于保持固定。因此当使用玻璃光学元件时,由于理论上的限制,二级光谱色差在焦距小于焦距的千分之二情况下不可能被消除。


    佳能EF 300mm F2.8镜片结构示意图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