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变频技术的发展动向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1-12-14 23:41 阅读:1987 [投稿]
    1.变频技术的发展过程 变频技术是应交流电机无级调速的需要而诞生的。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电力电子器件从SCR(晶闸管)、GTO(门极可关断晶闸管)、BJT(双极型功率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SIT( ..
    (1) 实现零电流开关(ZCS)和零电压开关(ZVS)的方法:
    l 开关器件上串联电感,这样可抑制开关器件导通时的di/dt,使器件上不存在电压、电流重叠区,减少了开关损牦;
    l 开关器件上并联电容,当器件关断后抑制du/dt上升,器件上不存在电压、电流重叠区,减少了开关损耗;
    l 器件上反并联二极管。在二极管导通期间,开关器件呈零电压、零电流状态,此时驱动器件导通或关断能实现ZVS、ZCS动作。
    (2)目前较常用的软开关技术
    l 部分谐振PWM。为了使效率尽量与硬开关时接近,必须防止器件电流有效值的增加。因此,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仅在器件开通和关断时使电路谐振,称之为部分谐振。
    l 无损耗缓冲电路。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上的电能释放时不经过电阻或开关器件,称无损耗缓冲电路,常不用反并联二极管。
    在电机控制中主开关器件多采用IGBT、IGBT关断时有尾部电流,对关断损耗很有影响。因此,关断时采用零电流时间长的ZCS更合适。
    3.3 功率因数补偿 
    早期的方法是采用同步调相机,它是专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利用过励磁和欠励磁分别发出不同大小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然而,由于它是旋转电机,噪声和损耗都较大,运行维护也复杂,响应速度慢。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已无法适应快速无功功率补偿的要求。
    另—种方法是采用饱和电抗器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它具有静止型和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由于其铁心需磁化到饱和状态,损耗和噪声都很大,而且存在非线性电路的一些特殊问题。又不能分相调节以补偿负载的不平衡,所以未能占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流。
    随着电力电子技水的不断发展,使用SCR、GTO和IGBT等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以静止无功发生器最为优越。它具有调节速度快、运行范围宽的优点,而且在采取多重化、多电平或PWM技术等措施后。可大大减少补偿电流中谐波含量。更重要的是,静止无功发生器使用的电抗器和电容元件小,大大缩小装置的体积和成本。静止无功发生器代表着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略)
    作者简介
    陈国呈(1944-) 男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专著《PWM变频调速技术》、《PWM变频调速及软开关电力变换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和译著《电路习题详解》(上下集)、《电力电子电路》、《大电流能量技术与应用》,发表论文80多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机械工业出版社著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美国和中国变频技术发明专利共6项,兼任《电工电能新技术》、《上海大学学报》(中、英文版)编委。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