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红外热像仪基础理论、主要参数与应用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1-11-16 22:59 阅读:3023 [投稿]
    1. 红外线的发现与分布 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同时, 牛顿作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使用分光棱镜就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 ..
    4. 红外热像仪的分类
    红外热像仪一般分光机扫描成像系统和非扫描成像系统.
    光机扫描成像系统采用单元或多元(元数有 8、10、16、23、48、55、60、120、180甚至更多) 光电导或光伏红外探测器,用单元探测器时速度慢,主要是帧幅响应的时间不够快,多元阵列探测器可做成高速实时热像仪。
    非扫描成像的热像仪,如今几年推出的阵列式凝视成像的焦平面热像仪,属新一代的热成像装置,在性能上大大优于光机扫描式热像仪,有逐步取代光机扫描式热像仪的趋势。其关键技术是探测器由单片集成电路组成被测目标的整个视野都聚集在上面,并且图象更加清晰,使用更加方便,仪器非常小巧轻便,同时具有自动调焦图像冻结、连续放大,点温、线温、等温和语音注释图像等功能。仪器采用PC卡,其存储容量可高达500幅图像。
    红外热电视是红外热像仪的一种。红外热电视是通过热释电摄像管(PEV)接受被测目标物体表面红外辐射,并把目标内热辐射分布的不可见热图像转变成视频信号。因此,热释点摄像管是红外热电视的关键器件,它是一种实时成像、宽譜成像(对比3~5μm及8~14μm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具有中等分辨率的热成像图器件。主要由透镜、靶面和电子枪三部分组成。其技术功能是将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线通过透镜聚集成像到热释电摄像管,采用常温热电视探测器和电子束扫描及靶面成像技术来实现的。
    5. 红外热像仪的发展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 W.赫胥尔发现了红外线,从此开辟了人类应用红外技术的广阔道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用红外变像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研制出了主动式夜视仪和红外通信设备,为红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由美国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开发研制的第一代用于军事领域的红外成像装置,称之为红外寻视系统(FLIR0),它是利用光学机械系统对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扫描。由光子探测器接收两维红外辐射迹象,经光电转换及一系列仪器处理,形成视频图像信号。这种系统、原始的形式是一种非实时的自动温度分布记录仪,后来随着五十年代锑化铟和锗掺汞光子探测器的发展,才开始出现高速扫描及实时显示目标热图像的系统。
    六十年代早期,瑞典研制成功第二代红外成像装置,它是在红外寻视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测温功能,称之为红外热像仪。
    开始由于保密的原因,在发达的国家中也仅限于军用,投入应用的热成像装置可在黑夜或浓厚云雾中探测对方的目标,可探测伪装的目标和高速运动的目标。由于有国家经费的支撑,投入的研制开发费用很大,仪器的成本很高。以后考虑到在工业发展中的实用性,结合工业红外探测的特点,采取压缩仪器造价。降低生产成本并根据民用的要求,通过减小扫描速度来提高图像分辨率等措施逐渐发展到民用领域。
    六十年代中期,瑞典研制出第一套工业用的实时成像系统(THV),该系统由液氮制冷,110V 电源电压供电,重约 35 公斤,因此使用中便携性很差,经过对仪器的几代改进,1986 年研制的红外热像仪已无需液氮或高压气,而以热电方式致冷,可用电池供电:1988年推出的全功能热像仪,将温度的测量、修改、分析、图像采集、存储合于一体,重量小于7公斤,仪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