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光通信发展的几个关键技术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1-10-05 17:34 阅读:3993 [投稿]
    一、引 言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光通信被认为是导致网络泡沫的重要原因,一时人们也“谈光色变”。可喜的是在过去两年中,宽带接入、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加速消化了带宽,骨干网出现了新的带宽缺口。目前,骨干传送 ..
    从国内通信标准化的角度出发,现阶段考虑通过Martini草案实现静态的MPLS功能及其互通。任何 新技术的引入都需要考虑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静态MPLS需要考虑传送平面、网管平面以及业务的互联互通。
    (1)在传送平面上,需要考虑以太网封装到MPLS,MPLS封装到SDH VC,以及SDH VC的互通。目前,以太网封装到MPLS,SDH VC的互通已经有了严格的规定,并且SDH VC已经实现了多厂商互通,以太网到MPLS在数据网络中的互通也得到了验证。传送平面互通的焦点集中到MPLS封装到SDH VC的互通。将MPLS直接封装到SDH上将更为有效,并且可克服报文过短需要填充的缺陷,但是目前ITU对于MPLS映射到GFP尚没有规定。因此,有必要详细规定MPLS帧结构到GFP-F映射过程,以保证不同厂商MPLS封装到SDH的互联互通。
    (2)在网管平面上,需要考虑通过不同厂商的网管系统分别或统一集中建立LSP。由于是不同厂商的网管系统,还无法实现统一网管。目前实现的是分段配置,也就是每个厂商的网管系统配置到网络NNI接口(SDH接口)。两厂商互联的颗粒为包含多个LSP的SDH VC通道,网管系统对于每个LSP必须进行详细的规定,包括带宽信息、连接信息、保护信息等。
    3MSTP与3G传输
    3G对传输的推动力近来引起很大的争论,有些人认为3G网络的出现将大大增加城域网业务量。也有人认为3G对传输的业务要求不大。从业务量上分析,在可以预见的2~3年内,以每个基站的上行速率为4个E1计算的话,假设一个大城市敷设2000个基站,总的业务量大概在8000个E1,大约只有120个STM-1,等效于2个10Gbit/s系统。因此,3G系统的出现并不能对传输形成很大的冲击,其对业务量的影响远远小于宽带接入技术,目前传输网络应该说能够容纳这一波的冲击。
    3G建设初期,在业务量不是很大时,可以采用目前SDH网络解决传输问题。但从3G的长远发展情况来看,WCDMA商用化版本存在着继续向全网IP模式演变的可能。采用MSTP平台的组网方式,可通过灵活地配置相关模块,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四、ASON的互联互通与应用
    ASON网络节点硬件技术已经有重要突破,目前重点是不同厂商的一致性测试,也就是控制层面。OIF在2003年的试验仅仅只有控制平面参与,2004年则增加了传送平面的设备,也就是将ASON功能真正做到了传输设备上。OIF 2004进行了包括多运营商和多厂商的互操作测试,测试内容包括UNI2.0以太网业务互通测试,UNI1.0 R2+E-NNI信令和路由互操作测试,中国电信也正式参加了OIF 2004的互操作测试。
    1OIF 2004互操作测试
    本次测试由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共同完成,测试设备将放置在运营商的实验室或第三方的独立实验室。实验室内部包括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的连接,运营商之间进行基于控制平面的互通测试,实验室之间通过基于互联网的IP VPN实现控制平面之间的连接。通过IP VPN连接到SuperComm会议现场,进行现场演示。图2为网络拓扑示意图。
    在中国电信实验室中,有两家设备厂商的设备,分别为SYCAMORE与CIENA。目前,已经完成与NTT和KDDI的互联测试,也就是从中国电信发起业务请求通过NTT,KDDI两个E-NNI接口完成连接建立。演示的业务包括虚拟链路路由选择、真实链路路由、UNI上的连接建立(由UNI-C发起请求)和取消、NNI上的连接建立(由UNI-C发起请求)和取消。E-NNI测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软件的稳定性上。
    UNI接口发起连接建立和删除相对比较成熟,难度较大的集中在ENNI接口互通。而E-NNI接口部分又集中在路由上,路由信息的互通特别重要,由于运营商之间通常没有信任关系,一般认为不能泄漏过多的信息。但是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如业务能力等,也可能会丢失用户或无法建立连接。因此,参与域间路由的运营商应愿意广播通过其网络可以到达的目的地址,同意公平共享其他运营商发布的信息,以便每个运营商都有机会提供服务。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