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光学设计是很枯燥的工作。 7cT ~u
或许因为一直在和软件作斗争,不断的设置像差控制参数、优化。 Vg?
1&8>
能不能获得好的结果大部分时间也是靠运气。 6y)NH 8l7
看到某像差不合适的时候,就去用像差控制操作数,设置操作数,添加巨大的权重,优化结果却很差,此像差或许确实有提高,整个光学系统却基本崩溃掉了。 q*K.e5"'
K(p6P3Z
这样做,确实很枯燥。 4VfZw\^
*Q2}Qbu
我们崩溃,软件也很崩溃. g=n /w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i}e OWi
在设置操作数、优化系统之前,有没有去想过,正在优化的这个光学系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满足我们提出的所有要求呢?是否设置了相互矛盾的要求(比如用两个分离的薄透镜同时校正轴向色差、垂轴色差)?设置变量的时候,哪些应该固定,哪些应当放开,交给软件优化呢?包括玻璃折射率、阿贝数应该固定,还是设置为变量?等等。 g
E;o_~
得不到要的效果,原因很多,但大多是因为对光学设计原理的不了解造成的。 o51jw(wO
$r=tOD4;
光学设计,以及软件使用,其实是很有讲究的,是需要设计理论作支撑的。 ."JtR
A;C)#Q/
就拿玻璃的选择来说吧,大家都知道: G>c:+`KS
合适的玻璃对,比如K系列和F系列,可以用来消除色差;并且也知道:旧的玻璃对组合,可以使透镜在消除像差的时候,同时获得小的球差和小的彗差,但同时会增大Petzval和,比同焦距单透镜的还要大;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折射率、阿贝数组合,使球差较小时,有大的彗差,彗差为正或者为负,均可实现;新的玻璃对组合:高折低色散为正片,低折高色散的玻璃为负片的胶合片,可降低Petzval和,但是球差会是欠校正的,孔径增大时,或许还会带来更高级的像差。 +`~6Weay
以上这些,以及选择合适玻璃组消除二级光谱,这些大家应该都非常了解了。 yix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