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以ZEMAX 2010作为软件平台,详细讲解了ZEMAX在
光学设计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尽快掌握ZEMAX这一光学设计工具。
B8G1
#V_jK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结合作者多年的使用和开发经验,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将ZEMAX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给读者。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讲解了ZEMAX的使用界面和基本功能,光学像差理论和成像质量的评价,以及各种
透镜和目镜、显微镜、
望远镜等目视
光学系统的设计。
;,]Wtmu)7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注重基础,内容详实,突出实例讲解,既可以作为光学设计人员、科研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教材。
r(qU~re'
ddjaM/.E
q:v&wb% xBcE>^{1.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NaNih1 平装:334页
V5LzUg] 语种: 简体中文
1~q|%"J 开本:16
*e05{C:kS 市场价:¥ 59.00
]^^mJt.Iv 优惠价:¥ 42.70
a2un[$Jq`
1vBXO bk y|%rW 目 录
&P{[22dQ MkG*6A 第1章 ZEMAX入门 1
P\CT|K'P 1.1 ZEMAX的启动与退出 1
O9W|&LAL 1.2 用户界面 3
) >SU J^u 1.2.1 窗口类型 4
&<sDbNS 1.2.2 主窗口介绍 4
RI_3X5.KQ 1.2.3 文件菜单 5
sk_Q\0a 1.2.4 编辑菜单 6
t|aBe7t7 1.2.5 系统菜单 16
It@.U| 1.2.6 分析菜单 20
e[7n`ka
' 1.2.7 工具菜单 20
*G#W],~0 1.2.8 报告菜单 29
ZK@ENfG 1.2.9 宏指令菜单 32
h~
=UFE%' 1.2.10 外扩展菜单 32
V}kZowWD 1.2.11 窗口菜单 33
.qCD(XZ+ 1.2.12 帮助菜单 34
%9A6c(L 1.3 ZEMAX常用操作快捷键 34
!7lS=D(? 1.3.1 放弃长时间计算 34
zj^Ys`nl 1.3.2 快捷方式的总结 35
V1j5jjck 1.4 本章小结 36
n_51-^*z Hb;#aXHSd 第2章 像质评价 37
=q(;g]e 2.1 外形图 37
f6ad@2 2.1.1 二维外形图 37
xCMcS~
3/ 2.1.2 3D外形图 38
{?
jr 2.1.3 阴影图 39
M38QA 2.1.4 元件图 39
x\Bl^1& 2.1.5 ISO元件图 41
4cni_m] 2.2 几何光学像质量评价 41
Xj&fWuA 2.2.1 特性曲线 41
_kb
$S 2.2.2 点列图 43
Bp`?inKBOd 2.2.3 调制传递函数 46
K
-!YD}OF 2.2.4 点扩散函数 48
&AI/;zru 2.2.5 波前 51
1#9 Q1@'OS 2.2.6 曲面 52
$)M8@d 2.2.7 均方根 53
h`OX()N 2.2.8 像差系数(Aberration Coefficients) 54
#AzZ4<;7 2.2.9 杂项(Miscellaneous) 56
eEIa=MB* 2.3 能量分析 61
x-km)2x=W 2.3.1 能量分布 62
$e7dE$eH 2.3.2 照度 62
([='LyH];z 2.4 像分析 64
>v9 (" 2.4.1 模拟图像 64
AAE8j. 2.4.2 双目分析 68
9GuG"^08 2.4.3 计算 68
`)FSJV1 2.5 其他 69
A7|!&fi 2.5.1 玻璃和梯度折射率 69
1;R1Fj& 2.5.2 通用图表 70
z )2h\S 2.5.3 偏振状态 71
k1HukGa 2.5.4 镀膜(Coatings) 72
LoQm&3/ 2.5.5 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 73
R g7 O 2.6 本章小结 73
{i)k# ` jiMI&cl 第3章 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校正 74
E4aCL#}D 3.1 几何像差与像差表示方法及像差校正 74
%:2<'s2Si 3.1.1 球差 74
K%ltB& 3.1.2 慧差 79
, [xDNl[Y| 3.1.3 像散 85
x8xSA*@k 3.1.4 场曲 89
xioL6^(Qk, 3.1.5 畸变 95
)pV5l|` 3.1.6 色差(ColorAberration) 98
mr]IxTv 3.2 厚透镜初级像差 103
't:|>;Wx 3.3 薄透镜初级像差 105
,c#=qb8"" 3.4 像差校正和平衡方法 106
.olDmFQD 3.5 本章小结 106
4hep1Kz% Np=IZnpt 第4章 ZEMAX基本功能详解 107
8r7~ >p~ 4.1 ZEMAX 3种优化方法 107
^~k2(DLk 4.1.1 优化方法选择 107
6H,n?[zTt 4.1.2 Global Search和Hammer Optimization区别 108
y-qbK0=X4 4.1.3 局部优化(Optimization)缺点 112
RfVVAaI 4.1.4 全局搜索优势 112
!j,LS$tPu 4.2 ZEMAX评价函数使用方法 114
T> cvV 4.2.1 优化中的术语定义 114
{k=H5<FV 4.2.2 评价函数方程表达 115
sBGYgBu!a 4.2.3 波前优化方法 118
JyY-@GF 4.2.4 光斑尺寸优化方法 120
48JD >=@7 4.2.5 角谱半径优化方法 121
`x2Q:&.H` 4.3 ZAMAX多重结构使用方法 122
g/&`NlD 4.3.1 实例一:模拟元件的变化 123
n$n)!XL/ 4.3.2 实例二:衍射级次显示 127
L|Zja* 4.3.3 实例三:分光板模拟 131
O)78
iEXi| 4.4 ZAMAX坐标断点使用方法 137
G:NI+E"] 4.4.1 ZEMAX坐标系 137
hce *G@b 4.4.2 自带坐标断点使用方法 139
qi7(RL_N 4.4.3 坐标断点面使用方法 139
zrWkz3FN 4.4.4 样例一:旋转角度的优化方法 140
#%t&f"j2 4.4.5 样例二:使用坐标断点精确寻找主光线位置及方向 143
/ E~)xgPM< 4.4.6 样例三:坐标返回的使用方法 144
Ww&~ZZZ { 4.5 本章小结 147
T2-n;8t WV]%llj^ 第5章 公差分析 148
<u2rb6 5.1 公差 148
cs[_5r&: 5.1.1 误差来源 148
@giJ&3S, 5.1.2 设置公差 149
GMqeC 5.1.3 公差操作数 149
MYgh^%w: 5.2 默认公差的定义 150
f$Fa*O- 5.2.1 表面公差 151
;fLYO6 5.2.2 元件公差 152
i`-,=RJ 5.3 公差分析3种法则 153
#p@8m_g 5.3.1 灵敏度分析 153
"L'0" 5.3.2 反转灵敏度分析 154
VPG+]>* 5.3.3 蒙特卡罗分析 154
xxWrSl`fB 5.4 公差过程的使用 157
dLb9p"EE# 5.4.1 公差分析的执行 157
(\^| @ 5.4.2 双透镜的公差分析 160
^V]DQ%v"I 5.5 本章小结 166
7#K%Bo2pG i;4|UeUl 第6章 非序列模式设计 167
4FK|y&p4r 6.1 ZEMAX中非序列模型介绍 167
*k)v#;B 6.1.1 模型类别 167
?+{=>{1 6.1.2 面元反射镜 168
4 [2^#t[ 6.1.3
光源分布 169
!QK~l 6.1.4 棱镜 172
~Pq(Ta 6.1.5 光线分束 173
P70\ |M0~y 6.1.6 散射 175
IR; DdF 6.1.7 衍射光学元件 177
v0EF?$Wo 6.1.8 相干模拟 178
l
AF/O5b 6.1.9 复杂几何物体创建 179
6q^Tq {I 6.1.10 吸收分析 181
hs'J'~a 6.2 创建非序列光学系统 182
|3\$\qa 6.2.1 建立基本系统特性 183
_jkH}o ' 6.2.2 创建反射镜 185
"Uy==~ 6.2.3 光源建模 186
}1<_ 6.2.4 旋转光源 187
q:A{@kFq_ 6.2.5 放置探测器 189
`uRf*- 6.2.6 跟踪分析光线探测器 190
Y{yN*9a79 6.2.7 增加凸透镜 192
L@> +iZSO 6.2.8 光线跟踪分析和偏振损耗 194
uYW9kw>$ 6.2.9 增加矩形ADAT光纤 195
#$trC)? ~q 6.2.10 使用跟随解定位探测器 198
@@$%+XNY 6.2.11 整个系统光线追迹 198
a o_A%?Ld 6.3 将序列面改成非序列物体 199
-&87nR(eW 6.3.1 转变NSC的工具 199
*Jd,8B/hC 6.3.2 初始结构 200
-cW`qWbd 6.3.3 使用转换工具 202
WU oGIT' 6.3.4 插入非序列光源 203
{4u8~whLp 6.3.5 插入探测器物体 205
X
?p_O2#k 6.4 模拟混合式非序列(NSC with Ports) 208
hVQ
TW[ 6.4.1 序列/非序列模式 208
6L--FY>.- 6.4.2 建立非序列组件 211
&%YFO'>>} 6.4.3 定义多焦透镜 212
XRU^7@Ylks 6.4.4 带状优化 215
Efo,5 6.4.5 目标局部 216
_ PC}`Y'& 6.4.6 系统性能 217
[5&zyIi 6.4.7 运行影像分析性能之优化 218
8ut:cCrmg 6.4.8 最终设计 219
u@!iByVAg 6.5 优化非序列光学系统 219
@)0-oa,u+ 6.5.1 Damped Least Squares和Orthogonal Descent 220
,/V'(\>
6.5.2 建立系统 222
q3.L6M 6.5.3 评价函数 223
oS'M 6.5.4 自由曲面反射镜 224
w3j51v` 0' 6.5.5 优化 226
|E+tQQr%' 6.6 本章小结 228
K*&?+_v
: >AcpJ|V 第7章 基础设计实例 229
qK
,mG{ 7.1 单透镜设计 229
$)OUOv 7.1.1 ZEMAX序列模式简介 229
UloZo?
e` 7.1.2 单透镜系统
参数 231
Iq&S6l <0 7.1.3 单透镜初始结构 233
N7lWeF 7.1.4 单透镜的变量与优化目标 235
-BWkPq! 7.1.5 单透镜优化结果分析与改进设计 237
.HTX7mA3 7.2 双胶合消色差透镜设计 240
*|c*/7]< 7.2.1 双胶合透镜设计规格参数及系统参数输入 241
#A|~s;s>N 7.2.2 双胶合透镜初始结构 242
~<0!sE&y 7.2.3 设置变量及评价函数 244
7h?yAgDv~ 7.2.4 优化及像质评价 245
I+ipTeB^ 7.2.5 玻璃优化——校正色差 247
,6[}qw)* 7.3 牛顿望远镜设计 249
m.~&n!1W*` 7.3.1 牛顿望远镜来源简介及设计规格 249
;]<{<czc 7.3.2 牛顿望远镜初始结构 251
PPCZT3c= 7.3.3 添加反射镜及遮拦孔径 253
z~d\d!u1 7.3.4 修改反射镜以提高MTF 258
}`/wj 7.4 变焦
镜头设计 260
.ON+ (
#n 7.4.1 变焦镜头设计原理介绍 261
*qcL(] Yq 7.4.2 变焦镜头设计规格及参数输入 261
Is6<3eQ\x 7.4.3 多重结构实现变焦 263
yVPkJ 7.4.4 变焦镜头的优化设置 265
Yuy7TeJRx 7.5 扫描系统设计 268
s)]Z*#ZZ 7.5.1 扫描系统参数 269
02]9OnWw 7.5.2 多重结构下的扫描角度设置 273
T W?O 7.6 本章小结 276
W-Cf#o #&\hgsw/T 第8章 目视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277
AR\?bB~`c 8.1 人眼光学系统的创建 277
v | /IN 8.1.1 眼睛概述 277
fTi,S)F' 8.1.2 眼睛模型 277
!M~p __ 8.1.3 使用ZEMAX创建人眼模型结构 278
{aq\sf;i{ 8.2 放大率与视觉 281
n3{m
"h3 8.2.1 近距离物体成像标准 281
H3 _7a 9 8.2.2 小型放大镜放大率 281
0|X!Uw-Q%_ 8.3 本章小结 284
H[ %Fo 6l#1E#]| 第9章 目镜设计 285
@]f"X> 9.1 目镜介绍 285
JWG7QH 设计案例一:惠更斯目镜 286
#)%N+Odnr 设计案例二:冉斯登目镜 288
o a,Ju 设计案例三:凯尔纳目镜 290
R<mLG $ 设计案例四:RKE目镜 292
Y_`D5c: 设计案例五:消畸变目镜 294
d"78w-S 设计案例六:对称式目镜 297
h
Ia{s) 设计案例七:埃尔弗目镜 299
8eP2B281 设计案例八:西德莫尔目镜 301
r
@~T}<I 设计案例九:RKE广角目镜 304
6wzF6]@O 9.2 目镜调焦 306
O?@1</r^ 9.3 本章小结 311
{Ny\9r
1W;3pN 第10章 显微镜设计 312
jG{}b6 10.1 技术指标 312
bxP> 10.1.1 基本系统技术要求 312
kP%W:4l0 10.1.2 分辨率目标和极限 312
Kq`Luf 10.2 10倍物镜初始透镜形式 313
sTqy-^e7 10.2.1 显微镜设计步骤 313
W0$G7s 10.2.2 物镜与目镜的连接 319
t Zj6=# 10.3 本章小结 322
|aN0|O2 !mL,Ue3/ 第11章 望远镜设计 323
C5Q|3d 11.1 天文望远镜 323
SPsq][5eR 11.1.1 天文望远镜设计步骤 323
.]Z M2 11.1.2 分辨率与衍射极限 328
"}K/ b 11.2 地上望远镜 328
0[D5]mcv 11.3 本章小结 334
^Gv<Xl GT%V,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