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手机充电器外壳的工艺特点,介绍了手机充电器外壳上盖注射模结构及模具的工作过程。重点介绍了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射模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和阐述了模具型芯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工艺,手机充电器外壳的塑件的结构要素,塑件的尺寸公差和精度的选择,塑件的体积和质量的计算方法。此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射模设计的结构特点是点浇口形式的三分型面的注射模,是侧向抽芯注射模。经过生产验证,该模具结构设计巧妙,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塑件达到技术要求。
S&D8Rao5 关键词:手机充电器外壳 注射模 滑块 型芯
I\Cg-&e Fr (;C> 1 塑件工艺分析
k/BlkjlNE H!l9a 1.1 塑件的结构要素
%u2",eHCB dx$+,R~y 塑件如图1、图2所示,其内腔存在很多孔和凸台,结构较复杂。该塑件为手机允电器外壳,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刚度、耐热和耐磨损等性能。同时作为手机充电器,必须满足绝缘性。结合以上要求以及经济因素,故该塑件采用ABS塑料。
!!cN4X
,"YTG*ky
[N<rPHT (1)脱模斜度。
Z.s0ddMs
Oq)7XL4 脱模斜度足为了便于塑件的脱模,以免在脱模过程中擦伤制品表面,其大小取决于塑料的收缩率。脱模斜度的取向要根据塑件的内外型尺寸而定。塑件内孔以型心小端为准,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斜度沿形状扩大方向标出,塑件外形以型腔大端为准,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斜度沿形状减小方向标出。要求开模后塑件留在型芯上,塑件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小于外表面的脱模斜度。根据ABS的性能,型芯的脱模斜度取1º。
),^pi? rfr]bq5 (2)加强筋。
.S4%Q9l Y.#fpG' 为了使塑件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又能避免因壁过厚而产生成型缺陷,在塑件中部的凹坑与外壁之间增设两个加强筋,厚度2.5mm。
,3!4
D^ (Ap?ixrR_ (3)塑件的圆角。
<\P
`< %'S[f 为了防止塑件转角外产生应力集小,需要在塑件的转角处或内部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内外径均取R5mm。塑件形状工艺性非常复杂,没有一个规则的外表面,里面又有很多螺钉柱和加强筋,使得脱模力增大,塑件的下平面又有仅1mm的台阶,采用推板推出必然导致螺钉柱拉断,使得注塑工艺无法进行。所以,在螺钉柱和加强筋附近必须设有推杆,以便推出塑件。
upZf&4 I8 ,/!^ZS* (4)塑件的壁厚。
p\.IP2+c *9EW&Ek 塑件壁厚对塑件的成型、冷却及变形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塑件壁厚不均,会导致各个部分固化收缩不均匀,易产生气孔、裂纹、内应力等缺陷。根据手机充电器外壳的材料,结构、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壁厚取2.5mm。
k^zU; s%RG_"l (5)孔。
Q8.LlE999 bL+}n8B 制品上各种孔的位置应尽可能设置在不减弱制品的机械强度的部位,孔的形状也应力求不增加模具制造下艺的复杂性。
Vjd>j; H da@W6Ov x (6)支承面。
_6g(C_m'T? Jje!*?&8X 以制品的整个底面作为支承面是不合理的,因为制品稍许翘曲或变形就会使底面不平。通常采用凸起的边框或底脚(三点或四点)来作支承。当制品底部有加强筋时,筋的端部应低于支承面约O.5mm左右。
%36@1l-N 8xkLfN|N=
1.2 塑件尺寸公差与精度
,lFp4 C s#(%u t 该制品长140mm,宽80mm,最高60mm,贯83.6g,其粗糙度值为RaO.06mm。影响塑件公差的主要因素是:模具制造误差及磨损误差,尤其是成型零件的制造和装配误差以及使用中的磨损、塑料收缩的波动、注射工艺条件的变化、塑件制品的形状和飞边厚度的波动、脱校斜度及成型后制品的尺寸变化。手机充电器外壳上盖的塑件选用的尺寸精度等级为6级,公差为GB/T14486-93尺小公差数值。
T8yMaC fVdu9 l 2 模具设计要点
\^jRMIM== a|4Q6Ycu 1.1 方案的确定
g${k8.TV b/
h#{' 方案一:1模2腔,购塑件平行放置,方向相反以便侧向抽芯。浇口设在零件的上表面,使用定距拉杆加导柱和弹簧,矾保第一次分型面在定模座板和中间板之间分开,凝料先被拉断。第二次分型而在动模板和中间板之间分开,以便取出制品。这样分型有利于模具加工、注射、排气、脱模,同时使得操作简单方便。
z<.?8bd g}L>k}I?!W 方案二:1模2腔,两塑件平行放置,方向相反以便侧向抽芯。浇口设在零件的下表面,浇口道从推杆旁边进去,即做成潜伏浇口。但由于制品较高,流道太长,容易有浇注不足的现象发生。使用定距拉板分型自动脱落凝料和制品。但制品是壳体,下表面有台阶,而且多加两块推板使得本来就很长的流道加长,浇注不足的可能性就更大。
~qK/w0=j kv;P2:"| 方案三:1模2腔,两塑件平行放置,方向相反以便侧向抽芯。仪用热流道,可以消除废料的产生,但流道过长加热较复杂,而且ABS塑料流动性较好易产生涎流现象,改用PP等其它符合热流道的塑料,不仅塑性能不能满足制件功能要求,而且增加生产成本。
[ugr<[6 G^eXJusOv 结合塑件注射可行性和经济性,对比以上3个方案,本次设计选择方案一。
(%"9LYv k|U2Mp 2.2 确定型腔分型面及型腔数目
xV=Tmu6l 2.
v<pqn 模具上用以取出制品及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而称为分型面,在制品设计时,必须要考虑成型时分型面的形状和位置,否则无法用模具成型。因侧向合模锁紧力较小,故对于投影画较大的大型制品,应将投影面积大的分型面放在动、定模的合模主平面上,而将投影面积较小的分型面作为侧向分型面。本模具的分型而选择在塑件的大平面处。采用1模2腔结构。
v-/vj/4> \1QY=} 2.3 型腔、型芯的结构
;|:R*(2 B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