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5031阅读
    • 15回复

    [求助]ray fan 异样,请求解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过河卒
     
    发帖
    49
    光币
    60
    光券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图示是设计时的ray fan图,子午面上的曲线弯曲很多,很不平滑,是面型的不平滑引起的吗,面型都是非球面的,但是实际看起来面型还算平滑,请高人指点. 0>{ ]*  
    RDdnOzx  
    I8bM-k):9R  
    Y ^+x<  
     (Q8!5s  
    ;%e)t[5  
    2^o7 ^S  
    =%W:N|k  
     
    分享到
    离线1520635881
    发帖
    88
    光币
    1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24-01-19
    学习一下
    发帖
    47
    光币
    3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21-05-29
    回 zpx1007 的帖子
    zpx1007:看来楼主是要设计类似手机镜头? nq!=9r  
    1.从lay out看,确实边缘视场很多光线入射角很大,尤其在第8、9面,可能是第8,9面相互补偿高级像差,也有可能是第4片镜片相互补偿其他镜片高级像差。 FDl/7P`b(  
    2.第4片镜片主要用于校正畸变,所以呈波浪状(表面法线非单调递减或增加),被迫对大视场产生 .. (2012-12-14 10:47)  IS]A<}j/-  
    tNY;wl:wp  
    总有一天我要变成和你们一样厉害
    离线过河卒
    发帖
    49
    光币
    60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2-12-14
    感谢楼上的建议,确实是手机镜头,希望镜头总长与像高比<1,光阑靠前可以把总长做短,今天又进一步优化,加进了光线在对应面的入射角和出射角的控制,希望有所不同。
    离线zpx1007
    发帖
    89
    光币
    5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2-12-14
    看来楼主是要设计类似手机镜头? gfggL&t(  
    1.从lay out看,确实边缘视场很多光线入射角很大,尤其在第8、9面,可能是第8,9面相互补偿高级像差,也有可能是第4片镜片相互补偿其他镜片高级像差。 p7YYAh@x\  
    2.第4片镜片主要用于校正畸变,所以呈波浪状(表面法线非单调递减或增加),被迫对大视场产生高级像差。 ('7?"npd  
    3.第一片镜片很接近球面,没有发挥非球面最优化。 r-T1^u  
    其实我本人也没有设计过手机镜头,是不是尺寸约束非常严格?如果尺寸上可以放松点,我建议系统的改进点应该考虑一下几点: @{@b^tk  
    1.光阑应放置在第一片镜片后,或者第二片镜片后,这样光阑前面的镜片非球面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即可以控制像差,也可以部分控制畸变,为第四片镜片校正畸变减压,使得第四片镜片面型不会太剧烈而导致高级像差出现 c^w^'<  
    2.优化的时候可以加光线约束,控制光线入、出射角度不要太大(建议30-25度) XNa{_3v  
    F$8:9eL,T  
    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 iM8Cw/DS  
    离线kimclps
    发帖
    588
    光币
    1168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12-13
    (1) 像差和光闌位置有關,樓主的光闌埋在鏡片內,製作有困難。 HW[&q  
    +^9^)Ur|  
    (2) 全球面的系統沒看過ray fan有細波曲折的,該現象是和非球面有關。
    离线w000000y
    发帖
    571
    光币
    370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12-13
    真的学要学习,看不明白
    离线过河卒
    发帖
    49
    光币
    60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12-13
    本人粗略的看了一下公差,0.6视场后太敏感,基本可以判断是个失败的系统,看来初始结构就有问题,ray fan图其实也反应了问题。
    离线过河卒
    发帖
    49
    光币
    60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12-13
    感谢楼上, n%h00 9 -5  
    1,本人检查了一下,在第7个非球面0.5 zone确实存在拐点,但是不知道如果去除,还是说可以把那面的高次项放低点。 |j"C52Q  
    2,至于控制在每个非球面的入射角,难道比较大,受结构设计的要求。 )T '?"guh`  
    3,附上了Layout,请继续指点。 >? o5AdZ  
    4,各位可以忽略光阑的问题,特殊要求,系统没有渐晕因子 >CG;df<~  
    {31X  
    /7B3z}rd  
    #}.{|'L  
    离线zpx1007
    发帖
    89
    光币
    5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12-12
            本人觉得非球面的阶数应该与这个问题无关,因为以前做过类似的验证,有时候高次项的却是被优化出来了,但其实对非球面的面型贡献量很小。在民用设计中,非球面开到10阶是足够使用了。   ,PpVZq~  
            按照传统经验判断,产生高级像差主要是:1.大视场;2.大光圈。观察ray fan,可以看到中心视场及大约0.6视场之间都没有产生锯齿状,大于0.6视场后开始有锯齿状。初步判断是视场过大引起。 -DGuaUU  
           楼主可以去验证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有收获: ?/}IDwuh  
        1.检查边缘视场所有孔径的光学,经过每个非球面时入射角,如果有超过30度的应避免 % A 5s?J?  
        2.检验非球面法线是否有拐点,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Q~^v=ye  
        3.先用最佳匹配球面代替非球面优化,再变回非球面优化,可能会有好的效果 e]1) _;b*  
           但是我个人建议,还是不要用这么多非球面,在优化和生产当中都相当有风险。类似楼主镜头的规格参数,用一个非球面镜片加四五片球面镜片,应该可以满足。 7.{+8#~nV  
          如果楼主能提供镜头结构图参考,可能会挖掘更有效的信息。 DFfh!K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