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苦难时期的青少年经历 D`QMlRzXy
k(G6` dY
我的小名叫膺东,生于1915年。那年的大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机,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二十一条”。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25日袁世凯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之条约》。当时激起全国人民大规模的反日爱 国运动,把5月7日称为“国耻纪念日”。父亲因此给我起了“膺东”这个小名,寓意是满腔义愤打击东洋——日本帝国主义。 P]m{\K
s YTJ^K d
1936年,我从清华大学毕业。由老师带领同学南下作修学旅行。在火车途经天津时,遇到一伙日本浪人,竟野蛮地把我们乘客从客车上赶下来,装上他们的走私货物。这时,我们已尝到了做亡 国奴任人宰割的滋味,终生难忘啊! K3vZ42n
@MibKj>o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接着是“八一三”上海保卫战。这时,我第一次听到《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时,我参加了国民政府兵工署的工作。由于抗日失利,从南京撤退到长沙。我和群众一起唱着“把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那正是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进行残 暴大屠 杀的时候。 =( ZOn=IL
#8XmOJ"W3k
我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蚕食中国的历史环境中度过的。 I+Fy)=DO9
7Wef[N\x
在光学被看做要害技术的日子里 a)W|gx6Y
8/p ]'BLf
1938年,我考取了中英“庚款”留英公费生。整个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我是在英国度过的。我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物理系攻读技术光学研究生,于194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r3x;lICx-
l'm|**
在强权政治的环境中,光学的前沿技术,由于军事上的需要,一直被各国视为要害技术,竭尽保密之能事。正是因为受到这种国际环境的启示,我于1941年春,进入英国雪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我的英国同学告诉我,英国昌司玻璃公司急需一位懂应用光学的科研人员,担任新型光学玻璃开发研究工作。这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技术啊!为了能学到制造光学玻璃的真实本领,我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到该公司工作。 \\EX'L
H,c1&hb/w
我在这家公司实验室工作了五年,职务是研究实验部物理师。虽然不许我进入生产车间,但因为实验室是产品质量的控制中心,又是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源地,所以对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及生产光学玻璃的要害问题能有足够的了解。 $`UdG0~
^}2!fRKAmo
有了用武之地 >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