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4041阅读
    • 1回复

    [转载]手机外壳注塑成型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z82
     
    发帖
    597
    光币
    4707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3-30
    — 本帖被 cyqdesign 从 机械加工与制造 移动到本区(2010-12-09) —
    关键词: 注塑成型技术
    作者:夏新工程塑胶有限公司 陈志光    来源:《中国塑料橡胶》 6)BR+U  
    }6 K^`!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普遍应用。手机技术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功能多样化;二是外观精美轻便。因此,在手机开发过程中手机外壳突显出其特别重要的地位。一套手机外壳的制作涵盖了结构设计、模具开发、注塑生产、喷涂印刷等过程,每一环节都将影响最终外观。 ,6r{VLN  
    [xKd7"d/n  
    结构设计 2}W0 F2*  
    n#=o?!_4  
    手机外壳通常由四大件:面壳(上前)、面支(上后)、背支(下前)、背壳(下后)和一些小件,如电池盖、按键、视窗、卡扣、防划条等组成。这些组件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互配性,以及与电路板和电池等部件的装配。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很多相关问题,如材料选用、内部结构、表面处理、加工手段、包装装潢等,具体有以下几点: GLGz 2 ,#  
    D0BI5q  
    a. 要评审造型设计是否合理可靠,包括制造方法,塑件的出模方向、出模斜度、抽芯、结构强度,电路安装(和电子工程人员配合)等是否合理。 Iuh/I +[7  
    Y F*OU"2U  
    b. 根据造型要求确定制造工艺是否能实现,包括模具制造、产品装配、外壳的喷涂、丝印、材质选择、须采购的零件供应等。 rm} R>4  
    ek N' k  
    c. 确定产品功能是否能实现,用户使用是否最佳。 O2"gj"D  
    ~/_SMPLo  
    d. 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确定每个零件的制造工艺。要注意塑件的结构强度、安装定位、紧固方式、产品变型、元器件的安装定位、安规要求,确定最佳装配路线。 D_8x6`z  
    *& m#qEv  
    e. 结构设计要尽量减小模具设计和制造的难度,提高注塑生产的效率,降低模具成本和生产成本。 ]G2uk`  
    bb d.  
    f.确定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检测手段,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_a  
    GHmv} Z  
    模具设计 K).n.:vYZ  
    @'=Uq  
    模具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产品的结构、装配,同时还需要考虑生产中产品的脱模以及水路排布、浇口分布等,以下简单介绍产品筋条及卡钩、螺母孔等位置的设计注意点。 CSCN['x  
    r0m*5rd1  
    筋条(Rib)的设计 &Ni`e<mP  
     ;vb8G$  
    ·使用PC或者 ABS+PC时,Rib的厚度最好不大于壳子本体厚度的0.6倍。  kQ   
    ·高度不要超过本体厚度的3-5倍。 ,<2DL p%%D  
    ·拔模角度为0.5-1.0度。 TFcT3]R[rL  
    ·在Rib的根部导Rib厚度的40%-60%的圆角。 #h@J=Ki  
    ·两根Rib之间的间距最好在壁厚的3倍以上。 ,$eK-w  
    U#1bp}y  
    卡勾的设计 CNww`PX,zZ  
    Xj*vh m%i  
    ·卡勾的卡入尺寸一般在0.5mm-0.8mm。 fJWC)E  
    ·钩子从分模面下沉0.2mm,有利于模具制造。 wRrnniqf8  
    ·钩子和卡槽的咬合面留0.05mm的间隙,以便日后修模。 7L^%x3-|&  
    ·卡槽顶端于钩子底部预留0.3mm的间隙,作为卡勾变形的回弹空间。 ^S6u<,  
    ·卡槽最好做成封闭式的(在壁厚保证不缩水的情况下),封闭面的肉厚0.3-0.5mm。 pZU9^Z?~6  
    ·其余配合面留0.1-0.2mm的间隙。 ~l2aNVv;  
    ·钩子的斜顶需留6-8mm的行程。 UswZG^Wh  
    ·钩子的尖端导0.1mm的圆角,以便拆卸。 />j';6vi  
    ·卡勾配合面处可以自主导2度的拔模,作为拆卸角。 Q%-di=  
    ·卡槽底部导R角增加强度,所以肉厚不一的地方导斜角做转换区。 {%#)5l)  
    'L{8@gq i  
    螺母孔(Boss)的设计 Rml2"9"`  
    !'Q -yoHKD  
    ·Boss的目的是用来连接螺钉、导销等紧固件或者是做热压时螺母的定位、热熔柱,设计Boss的最重要原则就是避免没有支撑物,尽量让其与外壁或者肋相连增加强度。 0dh=fcb  
    FV,4pi  
    此外,模具铁料的厚度需要大于0.5mm;母模面拔模角最好大于3度。每增加千分之一英寸的咬花深度需增加一度的拔模角。 $fgf Y8  
    !s@Rok  
    注塑工艺 @2*]"/)*0  
    wW"z  
    手机外壳通常采用PC(聚碳酸酯)或者PC+ABS材料成型,由于PC的流动性比较差(物性如下表所示),所以工艺上通常采用高模温、高料温填充;采用的浇口通常为点浇口,填充时需采用分级注塑,找好过浇口位置以及V-P(注射–保压)切换位置,对于解决浇口气痕以及欠注飞边等异常会有很大的帮助。 \RVW  
    PC的基本物性参数 ( 9]_ HW[  
    f>ZyI{  
    "}Me}S<  
    以下为手机产品的成型条件要点,介绍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塑速度、背压等成型参数的设定注意点。 "HYQqNj?Z  
    smm]6  
    熔融温度与模温 _f6HAGDN  
    b$eXFi/  
    最佳的成型温度设定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注塑机大小、螺杆组态、模具及成型品的设计和成型周期时间等。一般而言,为了让塑料渐渐地熔融,在料管后段/进料区设定较低的温度,而在料管前段设定较高的温度。但若螺杆设计不当或L/D值过小,逆向式的温度设定亦可。 4H+Ked&Oq  
    *SO{\bu  
    模温方面,高温模可提供较佳的表面外观,残留应力也会较小,且对较薄或较长的成型品也较易填满。而低模温则能缩短成型周期。 X=C1/4wU  
    zB? V_aT  
    螺杆回转速度 sN("+ sZ.n  
     {Ha8]y  
    建议40至70rpm,但需视乎机台与螺杆设计而调整。 }za[E>z  
    <40rYr$/J  
    为了尽速填满模具,注塑压力愈大愈好,一般约为850至1,400kg/cm2,而最高可达2,400kg/cm2。 TO-$B8*nq  
    9 fMau  
    背压 XO <y +  
    #Oha(mRY  
    一般设定愈低愈好,但为求进料均匀,建议使用3至14 kg/cm2。 zm,@]!wI  
    phE &7*!Q  
    注塑速度 >O5m5@GK3a  
    76vy5R(.  
    射速与浇口设计有很大关系,使用直接浇口或边缘浇口时,为防止日晖现象和波流痕现象,应用较慢之射速。另外,如成品厚度在5MM以上,慢速射出有助于避免气泡或凹陷。一般而言,射速原则为薄者快,厚者慢。 <9sO  
    cVwbg[W]  
    从注塑切换为保压时,保压压力要尽量低,以免成型品发生残留应力。而残留应力可用退火方式来去除或减轻;条件是120℃至130℃约三十分钟至一小时。 $x6$*K(F  
    MC,>pR{  
    iVfgDo  
    常见缺陷排除 zX#%{#9  
    45&8weXO:'  
    a.气痕:降低熔体过浇口的流动速率、提高模具温度。 vzn{h)D  
    y ?G_y  
    b.欠注:提高注塑压力,速度、提高料温,模温、提高进胶量。 >q7BVF6V |  
    <|?K%FP7Z  
    c.飞边:降低塑料填充压力、控制好V-P切换点防止过填充、提高锁模力、检查模具配合状况。 IHp_A  
     KQ[!o!%  
    d.变形:控制模具温度防止模温差异产生收缩不均变形、通过保压调整。 ql<rU@  
    ~r{5`;c  
    e.熔接痕:提高模温料温、控制各段走胶流量防止困气、提高流动前沿温度、增加排气。 ?`[NFqv_]  
    Bb{!Yh].:A  
    二次加工 T}3v(6ew4  
    I-agZag%  
    手机外壳的后加工通常有:喷涂、套色喷涂、印刷、夹心印刷、电镀、真空蒸镀、热压螺母、退火、超声焊接等。通过喷涂、电镀等后加工方法可以提高塑料的外观效果,同时可以提高塑料表面的耐摩性能;热压超声焊等后处理方法则可以增加一些嵌件便于组装;退火处理可以消除制品的内应力,提高产品的性能。 7E!7"2e a  
    .q][? mW3  
    手机外壳从设计、开模、调试、生产、后处理整个流程都是环环相扣的,只有综合以下因素:合理的结构及外观设计、精确的模具、合理的工艺调试、稳定的生产和精湛的后处理才能生产出一套精美耐用的手机壳。
     
    分享到
    离线freedom
    发帖
    12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1-17
    晕了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