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射和折射率 9ku|w#%I
opzlh@R
3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象,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M-+!z5q~d
h:FN&E c}
(二)透镜的性能 d]sg9`
'%TD#!a
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rXLb:
'r -B%D=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象方空间的焦点,称"象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象方焦平面"。 ! z5c+JqN
2'Kh>c2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1h9:PF
!kh: zTP
(三)凸透镜的五种成象规律 g@?R"
:zO;E+s
1.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外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形成缩小的倒立实象; \]S)PDqR
}~0}B[Rf
2.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上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上形成同样大小的倒立实象; o{hZjn-
vYo~36
3.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象; 8 QI+O`
W%9~'pXgB
4.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上时,则象方不能成象; ,#0#1k<Dm
rCA0c8
5.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以内时,则象方也无象的形成,而在透镜物方的同侧比物体远的位置形成放大的直立虚象。 zpNt[F?~1
FS!vnl8`
&&"+\^3
三、光学显微镜的成象(几何成象)原理 K,P`V
&m?
&a\G,Ma
;uZeYY?
只有当物体对人眼的张角不小于某一值时,肉眼才能区别其各个细部,该量称为目视分辨率ε。在最佳条件下,即物体的照度为50~70lx及其对比度较大时,可达到1'。为易于观测,一般将该量加大到2',并取此为平均目镜分辨率。 }<'ki
;
lX50JJwk
物体视角的大小与该物体的长度尺寸和物体至眼睛的距离有关。有公式y=Lε IkGM~3e
oIE3`\xS
距离L不能取得很小,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尤其是眼睛在接近调节能力的极限范围工作时,会使视力极度疲劳。对于标准(正视)而言,最佳的视距规定为250mm(明视距离)。这意味着,在没有仪器的条件下,目视分辨率ε=2'的眼睛,能清楚地区分大小为0.15mm的物体细节。 1n.F`%YG
^0I"
在观测视角小于1'的物体时,必须使用放大仪器。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于观测放置在观测人员近处应予放大的物体的。 ChNT;G<6$
!9V;
8g
(一)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l Yj$3
XN3'k[
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 XF@34b5(
0juP"v$C>
放大镜的放大率 |a'$v4dCF
Fd%JF#Hk
Γ=250/f' ~eiD(04^r*
7o7FW=^
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E 429<LQI/
#B_H/9f(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 mK^E@uxN
}%y5<n*v\
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 nLrCy5R:
&C?4'e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c;#gvE
25W #mh,'
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 A9GSeW<
UzV78^:,iD
图2是物体被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为方便计,把物镜L1和目镜L2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A'B'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上,或者在很*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后供眼睛观察。虚像A''B''的位置取决于F2和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当A'B'位于F2上时),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当A'B'在图中焦点F2之右边时)。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 G) 3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