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U2OP &H;8QZ8uw VirtualLab Fusion为表面和(
光栅)区域提供了灵活的通道配置。通过调整通道配置,可以轻松实现所需的建模方案。我们以一个具有两个表面的光波导为例来演示通道的配置。通过不同的设置,我们展示了所产生的光路。此外,我们在波导面上添加光栅区域,并演示了区域的配置,以及这些区域的光栅
参数。
4!%]fg}Um i*tv,f.(
9{J?HFw*; _,;%mK 建模任务
_\AUQ{ L4974E?S 如何调整表面上的通道和可能的光栅区域,以及如何用这些设置来控制
模型。
eqzTQen8q =3+L#P=i9
a+(j?_FyI $+VgDe5{S 表面通道
r#h {$iW t{(Mf2GR1
初始化
Du_$C[ - 使用两个平面来
模拟石英
玻璃制成的平面光波导,厚度为5mm。
}""p)Y& OhWC}s
yjZ2 if 9]~PCZ2j 表面通道
WM< \e E2:D(7(;l 初始化
i&F~=Q` - 使用两个平面来模拟石英玻璃制成的平面光波导,厚度为5mm。
Cg6;I.K -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为波导定义一个独立的Y轴旋转30°。
z[#6-T
& >ZCo 8aK
[\HQPo'S Y^eX@dEFR 表面通道
EVz9WY Y?!/>q 通道定义
-uR{X G. D - 每个表面有四个可能的通道,至少要激活一个通道进行追迹。
)1z4q` - 可以为每个表面单独定义通道。
-N^=@Yx) - 通道的不同设置会导致不同的建模方案。
Uz>Yn&{y6 :uR>UDlPX
&q>h*w4O gHH&IzHF 表面通道
4!'1/3cY i+U51t<
qRUCnCZs 59MR|Jt 表面通道
( -2R{!A ,)uPGe"y
,?w!5N;iRO jEE_D +K 区域通道
N[ Q#R~Hn< Em9my2oE 表面上的区域
:|($,3* -可以在表面上定义单个区域,并单独定义其
光学特性,包括通道设置。
p2a?9R cUM_ncYOP
ORtg>az\% [Yoa"K 区域通道
Ns~g+C9 ;_bq9x 区域定义
pP
oxVvG{ -在第一面建立一个长方形区域。
C zpsqTQ -设置区域大小为2.25 mm×2.25 mm,中心沿x方向为-3.6 mm。
wLSjXpP8 "o<D;lO
hs,5LV)|y V%o#AfMI_ 区域通道
jDp]R_i v['AB4 区域定义
?:JdRnH \ -在第一面建立一个长方形区域。
XWf7"]%SX -设置区域大小为2.25 mm×2.25 mm,中心沿x方向为-3.6 mm。
0O^r.&{j> -将此区域定义为具有单一透射系数T0 = 50%的光栅,和单一反射系数R0 = 50%的光栅,这就构成了一个半
反射镜。
!xJFr6G~8 -在这里,我们只使用零次
衍射阶,这与通常的透射或折射引起的反射是相同的。
* T\> 6BHPzv+Y
(Z'WR _we3jzMW 区域通道
iUpSN0XkMM 区域定义
"1CGO@AXS - 按照与表面相同的规则,为这个区域设置通道。
>]C<j4 vnF g%M!
y#nSk%"t" @u<0_r
t 带有光栅的区域通道
(OQi%/Oy dvxf lLd @ 区域定义
JH-nvv - 可以在给定区域上定义一个衍射光栅。
3me<~u @!,D%]8"
m_~y vB]3Xb3a 带有光栅的区域通道
@s3aR*ny$ ,%.:g65% 区域定义
Kl!DKeF -可以在给定区域内定义一个衍射光栅。
XZ!cW=bqS -我们在第二表面上增加一个矩形区域(侧长2.25mm),沿x方向以-8.2mm为中心。
|\rSa^:5 %oMWcgsdJi
i<0D
Z_rub ho(5r5SNE 带有光栅的区域通道
es{cn=\s 8x`Kl( 区域定义
]kzv8# -可以在给定区域内定义一个衍射光栅。
77 *v-8c -我们在第二表面上增加一个矩形区域(侧长2.25mm),沿x方向以-8.2mm为中心。
k`{RXx -定义一个2微米周期的理想光栅,指定的衍射系数为:
<tGI]@Nwk T0=10%
p`pg5R T+1=60%
J,.j_ii`! T+2=10%
N,h1$)\B# Q>##hG:m
p3{x <AO/ =I
%g;YK 带有光栅的区域通道
~r{\WZ. |C&%S"*+D 区域定义
z%++\.g_ -可以在给定区域内定义一个衍射光栅。
7AS.)Q#=x -我们在第二表面上增加一个矩形区域(侧长2.25mm),沿x方向以8.2mm为中心。
*vRNG 3D/ -定义一个2微米周期的理想光栅,指定的衍射系数为:
qr7 X-[& T0=10%
n.=e)* T+1=60%
EY,;e\7O, T+2=10%
3(cU) bE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