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外尔半金属中发现新的光学效应
近日,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陈延彬、谢臻达和姚淑华研究组在外尔半金属β-WP2晶体的光学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外尔半金属β-WP2中能够同时有效地输出奇数阶和偶数阶的高次谐波(High-harmonic generations)。他们利用近红外飞秒激光器,在相对低的激光强度下,实现了深紫外光的输出(190纳米)。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全固态的深紫外光输出,较现有的利用液态锡产生深紫外激光的技术,具有全固态和易于操纵的优势。 理论上β-WP2的高次谐波。 以往的研究认为,高次谐波的产生机制是电子在超快激光激发下的布洛赫振荡(Bloch oscillation)产生的辐射:高迁移率的电子在瞬态的电磁场作用下,能够穿过整个布里渊区,而穿过的布里渊区数目越多,高次谐波的产生越有效。高次谐波的产生本质上是电子在倒空间运动的傅里叶变换,所以,能够多次穿过布里渊区就能产生更高阶的谐波发射。但没有贝里曲率下的布洛赫振荡只能解释奇次谐波产生的原因。外尔半金属是一种新颖的量子态,其电子迁移率通常较高,其中外尔半金属β-WP2晶体更是具有106 cm2/(V·s)的迁移率。同时,第一性计算及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实验表明,在β-WP2的外尔点(Weyl points)处,有峰状的贝利(Berry)曲率。本文发现,外尔半金属中贝利曲率是有效产生偶数阶高次谐波的原因。即:基于具有贝利曲率的布洛赫振荡原理,解释了外尔半金属中奇、偶阶高次谐波发生的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