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17649
-
- 注册时间2020-06-19
- 最后登录2025-10-31
- 在线时间1882小时
-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Tz .! 简介 ^
ab%Mbb :T3I" 脚本计算了发光器件与作为发光层实际输出的比例。发光层由厚度为零的层表示,并嵌入在design中代表器件结构。运行开始时,脚本会先确定发光层。 G1M}g8 ]h [0CoQ5:d?& 模型 Hno@ }xTTz,Oj$ 该物理模型本质上是Jung和Hwangbo [1]提出的,但分析思路有所不同。光由偶极子源产生,并假设由两个相等、传输方向相反的平面波组成,但在光源位置处相位严格相同。
!\Jj}iX3_ tr"iluwGc 定义右手坐标系x、y、z,且z为薄膜表面法向。假设光从放射层中极薄的子层射出,这避免了薄膜横向上的所有相位偏移问题。该子层可能包含数个发光点,以平面谐波的形式输出光,有数种角度分布和某些特定的偏振分布。这样就解决了基本问题,然后考虑其中一个谐波分量。沿着z轴传播的出射波分量的电场为ΔE,假设ΔE为x轴正向。出射可以是正向或负向的。ΔH,对应的磁场就确定了,所以ΔE、ΔH 和出射的传播方向组成了右手系。同时 T/G1v;] Z"Z&X0Oj
(1) 1\q(xka{ XOzPi*V** E和H的单位将会归一化使其等同于列矩阵元素B和C。 5sC{5LJzC x!bFbi#!" 在任一出射介质中都没有入射光,所以计算将从两个介质的输出开始然后返回到有源层和其中的发光子层。在子层中,从任一方向计算的场必须与彼此及发射场连续,这将确定了两个路径的输出量。计算分为正向发射和负向发射,然后将其合并。 +U&aK dQs <lZyUd 发光子层的导纳记为ye,该层的相位厚度为零。多层结构被发光层分为a和b部分,b部分在z轴正方向上。在发光子层中电场用Ba和Bb表示,磁场用Ca和Cb表示,其中B、C和合适的传播方向形成了常用的右手性质。因此Ca为y轴负方向。在a和b区域分别用乘数α和β,并筛选这些乘数以确保连续性条件。在通常的归一化情况下,输出介质中的电场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变为α和β。定义两种逸出介质的导纳为ya和yb。 (:E_m|00; e:{v.C0ez 对于正向发射,ΔE沿着x轴,ΔH沿着y轴。连续性条件为 Vnuz!
6. d.tjLeY
(2) Z@&_ T3M ;[WW,,!Y 后缀p代表正向。负向发射的ΔE沿着x轴,ΔH沿着y轴负轴。连续性条件为 /s& xI x3>K{
(3) r=4'6! o%h"gbvMY! 后缀n代表负向。该模型是线性的,因此可以通过联立B和C的方程(2)和(3)把场结合起来,得 Fh& `v0 5%D:wS1
(4) <.(IJ 4XK*sR0-` 可以写成 .Tt \U <aa#OX
(5) dgpo4'c} 3B/ GcltfM 然后解(5)得α和β。 NuI9"I/ mbv\Gn#>
(6) 7{f&L' 1g9Qvz3 输入功率是正向和负向分量的和,为: sR,]eo<p& 3sc5meSu'
(7) 8#'<SB 0F=UZf& (ye一般为实数) 则负向和正向输出为: eS fT+UL AuUT 'E@E
(8) nlXg8t^G
(9) %Fq"4% *c7kB}/ +l@H[r;$ 这些结果可直接从薄膜的矩阵表达式推导得到。[1]中结果是从多光束求和得到的,包含了反射相移、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但(8)和(9)与[1]完全一致。 xB3;%Lc rZ 9bz}K 倾斜 sp0&"&5 7!w@u6Q 以上结果均假设为法向入射。如果引入倾斜入射,所有y被合适的倾斜导纳η替代,可以得到该情况下的结果。离开多层结构的光线将以适当的入射角度传播,可以通过斯涅耳定律计算得到该角度。实际计算的辐照度是垂直于界面的分量。如果分量在横向范围受到限制,那么这些辐照度将转换为总光束功率,无需进一步校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