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趋势(2021)发布:光学工程在列
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趋势(2021)”,分析了我国在移动信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化发展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我们要及时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介绍,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已经成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科技领域之一。 ![]() 这14个发展趋势主要存在于以下领域: 1. 信息化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信息技术与各行业不断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全球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安全与竞争格局以及社会发展与治理体系格局。 2. 计算机系统与软件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算力成为人类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超级计算系统正从后P级时代向E级迈进,并成为世界各大国竞相发展的下一个目标。领域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模式的快速兴起,使得计算机体系结构再次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超级计算正从科学工程计算向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领域快速拓展。以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为代表的一批新概念计算模式,正受到全球业界的广泛关注。 3. 网络与通信 5G移动信息网络加速构建,其推广完善及与各行业的垂直整合仍存挑战。6G研发加速布局。互联网尽管仍是支撑未来十年全球信息传输基础设施的主导体系架构,但也面临万物互联、万事互联时代toB、toM、toX等多样化应用需求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千兆接入、P比特级传输、E比特级转发将带来更高体验,可支持工业互联网、天地一体化网络、海洋网络、数字孪生网和物联网等人网物三元互联的新型网络环境将改变网络技术的发展范式。 4. 计算机应用 面向人网物融合的“智能+”时代新需求,聚焦智能制造、在线协同办公、智慧远程医疗、数字抗疫等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跨媒体智能、自主无人系统、类脑技术等取得突破,推动智能时代的应用新模式、新手段、新生态创新发展。 5.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在“双循环”战略需求牵引下加速寻求发展新范式,推动安全赋能方式从外挂附加形态向内生构造形态转变,从边界防御模式向零信任架构转变,从针对局域网到面向云化环境和内生构造转变,从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分离的传统技术路线正朝着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变,具有内生安全、智能预测、主动防御和自适应响应等功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正在加速落地,支撑以安全为本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