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家李振声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发布:cyqdesign 2007-02-27 11:50 阅读:5777
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27日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胡锦涛向李振声颁奖。 qBKIl= ne  
!:rQ@PSy9  
中共中央、国务院当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李长春主持大会,国务委员陈至立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xCO_7Rd  
AP/5, M<  
李振声,遗传育种专家。毕业于淄博市第六中学,1951年考入山东农业学院农学系。参加工作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农业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遗传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遗传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国际小麦遗传学术会议组委会主席、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p~+)!Z#  
X`^9a5<"  
李振声先生主要业绩是在小麦远缘杂交和染色工程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是,通过小麦远缘杂交研究,培育成了一些杂种新类型和小 4、5、6号小麦新品种,特别是小 6号在生产中表现最为突出,小 6号作为陕西省骨干小麦品种持续了15年,累计推广面积1、2亿亩,增产粮食60亿斤。二是,通过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使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进入实用化,首创国际新成果。三是,通过小麦高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育种研究成果,指出了选育能利用较少肥料而生产较多谷物的品种的可能,从而为农业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上述重大贡献,受到国际小麦遗传学界的支持,在1988年和1993年李振声先生分别被选为第一届国际植物染色工程学术讨论会和第八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议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并当选为两会议下届国际组委会的主席。 *Swb40L^  
a.wRJ  
李振声先生的论文、专著颇多,其代表专著有《植物远缘杂交概说》,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小麦远缘杂交》,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y=k}W}z  
DghX(rs_  
由于李振声先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多次受表彰与奖励: Ou8@7S  
+?nW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2年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获陕西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986年获陕西科技进步特等荣誉奖;1989年获陈嘉庚农业科学奖;1990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Qmzj1e$6x  
(K^9$w]tf  
新闻背景:国家科学技术奖 G~u94rw|:  
tC-(GDGy5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下面让我们通过短片来了解这五大奖项。 M/ R#f9W  
2-]gHAw%  
在这五项奖励中,级别最高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金额达500万元人民币,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它主要是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的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这一奖项的首届得主。此后,发明激光照排技术的王选院士、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黄昆院士、我国巨型计算机的开拓者之一金怡濂院士等人先后获得了这一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UiaY0 .D  
3D;\V&([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被称为国家科技奖的三大奖。自然科学奖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例如数理化、天文、地质、生物等学科。 IqcPml{\  
}|{yd03 +  
技术发明奖主要奖励在产品、工艺、材料、系统等几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发明的项目和公民。 m3P%E8<Q#  
A&F@+X6@  
科学技术进步奖则涵盖了包括技术开发、社会公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等领域,它更侧重于奖励能够提高行业水平和百姓生活的项目。 pmIQD"  
}c%QF  
五大奖项中的最后一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那些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知名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就曾经得到这项殊荣。 (Dq3e9fX  
Vk@u|6U'  
新闻背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小盘点” QZt/Rm>W0  
<iJ->$  
1999年,我国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部门设奖,加大了国家科技奖的奖励力度,调整了国家科技奖的奖项设置,并且增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奖励。这些变化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含金量”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回顾一下2000到2005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O2ety2}?f  
ak0KrVF  
在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数学家吴文俊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他们每人获得500万元奖金。 { S4?L8  
"%-HZw%X  
2001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两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院士。 s26:(J [{  
~U ?cL-`n  
2002年度,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年产生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1997年以来,该奖项连续四届空缺后首次评出。 AEOo]b*&d  
sAC1Pda  
2003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环境学专家刘东生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还增设了特等奖,获此殊荣的是载人航天工程。 GT<Y]Dk  
qmtVk  
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300个项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出现了空缺,而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终于有了得主。这一奖项分别被中南大学黄伯云课题组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项目组摘取,这两项成果都属于新型复合材料的重大原创成果。此外,同样体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度空缺。 y%`^* E&  
/|`;|0/2  
在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改上届空缺的局面,我国现代气象科学专家叶笃正院士和我国肝脏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一起登上了最高领奖台。值得关注的是,体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度空缺。7套科普作品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也是我国首次为科普作品颁发国家科技奖。 8O("o7~"  
L ?4c8!Q  
这一年中,海外学成归国的科学家表现十分突出。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73.7%的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是海外归国人员。
分享到:

最新评论

elvis 2007-02-27 12:08
向祖国的科学家们致敬!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商务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