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应用光学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光学领域的研究和积累,系统阐述了应用光学的现代理论和应用,并引入这些新技术。全书内容包括波面像差理论及几何像差理论、以非球面和自由光学曲面简化光学系统设计、太阳能电站和现代高效
照明中的非成像光学等;反映了应用光学中的前沿技术,如光学系统焦深扩展与衍射极限的突破、微纳光子学和表面等离子体微纳光学设备中的光学系统、自适应光学等;叙述了现代物理光学仪器的光学系统原理,包括光电干涉光学系统、光电光谱仪及分光光度光学系统、偏振光电仪器光学系统及偏振光成像技术等。本书既讲解应用光学基础理论,又涵盖国内外应用光学领域*新的技术理论和实现方法,适合作为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v^)B[e! CI-1>= "OE
%'X~9Pvi B]vR=F}*
ioEjbqD< 3 qJ00A 目 录
M6bM`wHH> 第1章 现代应用光学基础理论概述 1
*nc3A[B#C 1.1 概述 1
,FXc_BCx4 1.1.1 本书的背景 1
)0DgFA6k_ 1.1.2 本书的内容安排 1
P]TT8Jgw 1.2 光学系统设计中常用的光学材料特征参数 2
;xiwyfqgE 1.2.1 光学材料的光学参量 2
!dUdz7 1.2.2 热系数及温度变化效应的消除 4
#C~ </R% 1.2.3 其他玻璃数据 4
a
9{:ot8, 1.3 新型光学材料 5
u!&T}i: 1.3.1 新型光学材料概述 5
Gz BPI'C 1.3.2 光学材料发展概况 6
K&RIF]0#G 1.4 液晶材料及液晶显示器 12
_C(fz CK 1.4.1 液晶材料及其分类 12
CBF<53TshR 1.4.2 常用液晶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
S;jD@j\t& 1.4.3 STN-LCD技术 27
F" M 1.4.4 液晶光阀技术 32
D9NQ3[R 9 1.4.5 硅上液晶(LCoS)反射式显示器 36
\#WWJh"W 1.4.6 光计算用SLM 38
q
|FOU 1.5 电
光源和光电探测器 38
NbTaI{r 1.5.1 电光源 38
d7mn(= & 1.5.2
激光器 41
y:^o._ 1.5.3 光电导探测器 48
aSu^ 1.5.4 光伏探测器 49
vm{8x o 1.5.5 位敏探测器 53
v+[S${ 1.5.6 阵列型光电探测器 56
g4W/T 1.6 波像差像质评价基础知识 59
/}J_2 1.6.1 光学系统像差的坐标及符号规则 59
TET=>6
1.6.2 无像差成像概念和完善
镜头聚焦衍射模式 60
|Olz h63k: 参考文献 63
v|\#wrCT? 第2章 光学非球面的应用 67
~,E }^ 2.1 概述 67
F'sX ^/; 2.2 非球面曲面方程 67
F_9
4k 2.2.1 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方程 67
y.}{KQ"a* 2.2.2 圆锥曲线的意义 68
,|3_@tUl 2.2.3 其他常见非球面方程 70
Rd5-ao4 2.2.4 非球面的法线和曲率 71
#z
_<{'
P" 2.3 非球面的初级像差 71
]z5hTY 2.3.1 波像差及其与垂轴像差的关系 71
e^3D`GA 2.3.2 非球面的初级像差 73
M.
%
p'^5 2.3.3 折射锥面轴上物点波像差 75
RgUQ: 2.3.4 折射锥面轴外物点波像差 76
a/J Mg 2.4 微振(perturbed)光学系统的初级像差计算 77
4}k@p>5v' 2.4.1 偏心(decentered)光学面 78
ZSW@,Ti 2.4.2 光学面的倾斜 80
AIY 1sSK 2.4.3 间隔失调(despace)面 81
ep?D;g 2.5 两镜系统的理论基础 82
Y]KHCY 2.5.1 两镜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82
: r ~iFP* 2.5.2 单色像差的表示式 82
jex\5 2.5.3 消像差条件式 84
F'OO{nF 2.5.4 常用的两镜系统 85
FU/:'/ L 2.6 二次圆锥曲面及其衍生高次项曲面 86
2oV6#!{Z 2.6.1 消球差的等光程折射非球面 86
uR{)%udu 2.6.2 经典卡塞格林系统 87
}$ySZa9 2.6.3 格里高里系统 88
+])<}S!M 2.6.4 只消球差的其他特种情况 88
CHZ/@gc 2.6.5 R-C(Ritchey-Chrétien)系统及马克苏托夫系统 89
TWGn:mi 2.6.6 等晕系统的特殊情况 90
Hg<aU*o; 2.6.7 库特(Cuder)系统及同心系统 91
IN<nZ?D# 2.6.8 史瓦希尔德(Schwarzschield)系统 92
8/(}Wet 2.6.9 一个消四种初级像差 的系统 93
}/&Zo=Q$ 2.6.10 无焦系统 93
ybqmPT'|_ 2.7 两镜系统的具体设计过程 93
*$|f9jVh 2.7.1 R-C系统的设计 93
y6tqemz 2.7.2 格里高里系统与卡塞格林系统 94
H"(#Tp ZTE 2.8 施密特光学系统设计 95
$[?N^
2.8.1 施密特光学系统的初级像差 95
_u^3uzu 2.8.2 施密特校正器的精确计算法 98
%&&)[ 2.9 三反射镜系统设计示例 99
hnB`+! 2.9.1 设计原则 99
,b - 2.9.2 设计过程分析 100
}BU%<5CQ 2.9.3 设计示例 101
)Z1&`rv 参考文献 103
m (MQ 第3章 衍射光学元件 105
!reOYt| 3.1 概述 105
}T(=tfv@ 3.1.1 菲涅耳圆孔衍射――菲涅耳波带法 106
I:/|{:5 3.1.2 菲涅耳圆孔衍射的特点 108
"qF/7`e[ 3.1.3 菲涅耳圆屏衍射 109
,7bhUE/VB 3.2 波带片 110
R*2N\2 3.2.1 菲涅耳波带片 110
TP {\V>*Yz 3.2.2 相位型菲涅耳波带片 112
?!U.o1 3.2.3 条形或方形波带片 113
aaCRZKr 3.3 衍射光学器件衍射效率 113
#}B1W&\sw 3.3.1 锯齿形一维相位光栅的衍射效率 113
IB|6\uKn 3.3.2 台阶状(二元光学)相位光栅的衍射效率及其计算 114
.O'~s/h 3.4 通过衍射面的光线光路计算 115
Nv. 3.5 衍射光学系统初级像差 118
LEPTL#WT1 3.5.1 衍射光学
透镜的单色初级像差特性 118
r>ed/<_>m; 3.5.2 折衍混合成像系统中衍射结构的高折射率模型及PWC描述 121
bAH<h
3.5.3 P∞、W∞、C与折衍混合单透镜结构的函数关系 122
0C%IdV%CU 3.6 折衍光学透镜的色散性质及色差的校正 123
5NUaXQ 3.6.1 折衍光学透镜的等效阿贝数ν 123
y3b"'-% 3.6.2 用DOL实现消色差 124
*(1<J2j 3.6.3 折衍光学透镜的部分色散及二级光谱的校正 125
1!G}*38; 3.7 衍射透镜的热变形特性 127
og35Vs0 3.7.1 光热膨胀系数 127
[pEb`s 3.7.2 消热变形光学系统的设计 129
q MrM^ ~ 3.7.3 折衍混合系统消热差系统设计示例 130
yUJ#LDW 3.8 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数 132
/huh}&NNu 3.8.1 用于平衡像差的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数 132
M^Z=~512g 3.8.2 用于平衡热像差的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数 133
-.?
@f
tY 3.9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multi-layer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133
IMbF]6%p( 3.9.1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理论分析 134
'}(>s%~ 3.9.2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结构 134
;z9,c 3.9.3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材料的选择 134
c8[kL$b;j 3.9.4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 135
dR.?Kv(,E 3.9.5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在成像光学系统中的应用举例 136
Mz(?_7 3.10 谐衍射透镜(HDL)及其成像特点 137
)'f=!'X 3.10.1 谐衍射透镜 137
![ce } 3.10.2 谐衍射透镜的特点 137
_[z)%`kay 3.10.3 单片谐衍射透镜成像 138
Xwo+iZ(a 3.10.4 谐衍射/折射太赫兹多波段成像系统设计示例 139
)#M$ov 3.11 衍射光学轴锥镜(简称衍射轴锥镜) 143
[zN*P$U] 3.11.1 衍射轴锥镜 143
K;"oK 3.11.2 设计原理和方法 144
X$\CC18 参考文献 150
AQ(n?1LU 第4章 非对称光学系统像差理论 153
)@I] Rk? 4.1 波像差与Zernike多项式概述 153
ysK J= 4.1.1 波前像差理论概述 153
y
`FZ 0FI 4.1.2 角向、横向和纵向像差 154
m-\_L=QzM 4.1.3 Seidel像差的波前像差表示 155
GB}\ 7a 4.1.4 泽尼克(Zernike)多项式 162
_F[a2PE2+ 4.1.5 条纹(fringe)Zernike系数 164
ww7nQ}H5( 4.1.6 波前像差的综合评价指标 165
z(Uz<*h8 4.1.7 色差 167
0aY\(@ 4.1.8 典型光学元件的像差特性 167
B,_K mHItd 4.2 非对称旋转成像光学系统中像差理论 174
QOUyD;0IW 4.2.1 重要概念简介 174
M0lJyzJ 4.2.2 倾斜非球面光学面处理 176
h_P[B 4.2.3 局部坐标系统(LCS)近轴光方法计算单个光学面像差场中心 176
}]dzY( 4.2.4 OAR的参数化 179
k"gm;,` 4.2.5 倾斜和偏心的光学面的定位像差场对称中心矢量(像差场偏移量的推导) 181
am3.Dt2\ 4.2.6 基于实际光线计算单个面的像差场中心 182
12'MzIsU's 4.2.7 失调光学系统的波像差表示式 183
Q`'cxx 4.2.8 举例:LCS近轴计算与其实际光线等价计算的比较 185
K]B`&ih 4.3 近圆光瞳非对称光学系统三级像差的描述 187
Q.eD:@%iE 4.3.1 光学系统的像差场为各个面的贡献之和 187
3]9wfT%d 4.3.2 带有近圆光瞳的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中的三级像差 187
qzO Rv 4.3.3 节点像差场 191
PPV T2;9 4.3.4 波前误差以及光线的横向像差 194
PR!0=E*} 4.3.5 非对称光学系统中的三级畸变 195
9v;[T%% 4.4 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的多节点五级像差:球差 197
G$'UK 4.4.1 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像差概述 197
v)O].Hd 4.4.2 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的五级像差 198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