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帖《关于微型投影光机
照明光路设计—DLP平台》,有几位“道友”提出“复眼工作原理”的探讨诉求:
>[Ye ^{xeij/ 我在帖子里有大概介绍:
hSK;V<$[Z rQEyD
n @?4b8" PH*\AZJCl 先不扯淡,直接上图:
k6Uc3O ——在了解复眼工作原理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临界照明和柯拉照明的原理:
b:R-mg.VT{ \=0Vuz
?[&2o| = <j"M85.
0]D{Va =)E,8L 一、总述和对比:
&z]K\-xp =7m}yDs6$ A.临界照明(Critical illumination):
光源经过聚光镜后,直接
成像在物平面上。
xS7$%w[' /sr 2mt-Q 若忽略光能的损失,则光源像的亮度与光源本身相同,因此,这种方法相当于在物平面上放置光源。显然,在临界照明中,如果光源表面亮度不均匀,或明显地表现出细小的结构,如灯丝等,那么就要严重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这是临界照明的缺点。其补救的方法是在光源的前方放置乳白和吸热滤色片,使照明变得较为均匀和避免光源的长时间的照射而损伤被检物体。用透射光照明时,
物镜成像
光束的孔径角,被聚光镜像方光束的孔径角所决定,为使物镜的数值孔径得到充分利用,聚光镜应有与物镜相同或稍大的数值孔径。
hzI|A~MFB ALEnI@0 B.柯拉照明(Kohler illumination):不直接把光源成像在物面,而是把被光源均匀照明了的辅助聚光镜(也称为柯拉镜)成像在物面上。
jS;J:$>^ U,+[5sbo 柯拉照明可以简单理解为在临界照明的基础上,在光源镜片和聚光镜之间加一组辅助聚光镜,取而代之的不是直接把光源成像在物面上,而是将辅助聚光镜成像在物面上。所以这样方法可以解决临界照明中物面光照度不均匀的缺点,使物面得到均匀的照明
,^gyH
\ P7
PB t 二、详解(以下文字来自百度百科,无修改)
`60gFVu y!5$/`AF A.临界照明:
R(-<BtM!- gJ;_$` 临界照明是指一类适用于小投影物的聚光
系统,聚光镜将光源的像成在投影物上或它的附近,这种照明称为临界照明。电影放映机、幻灯机、印像放大机,都采用临界照明。其优点是光能利用率高,但不易得到均匀照明。原因是光源的灯丝像与被检物体的平面重合,这样就造成被检物体的照明呈现出不均匀性,在有灯丝的部分则明亮;无灯丝的部分则暗淡,不仅影响成像的质量,更不适合显微照相,这是临界照明的主要缺陷。其补救的方法是在光源的前方放置乳白和吸热滤色片,使照明变得较为均匀和避免光源的长时间的照射而损伤被检物体。
<,AS8^$X[ Qj3a_p$)P B.柯拉照明:
r?CI)Y; h'$QC )P 柯拉照明临界照明中物面光照度不均匀的缺点,在柯拉照明中可以消除。在光源1与聚光镜5之间加一辅助聚光镜2,如图6所示。可见,由于不是直接把光源,而是把被光源均匀照明了的辅助聚光镜2(也称为柯拉镜)成像在标本6上,所以物镜的视场(标本)得到均匀的照明。
})w*m uZZU{U9h 在显微镜中,要获得高质量的成像质量及良好的摄影质量,标本的照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柯拉照明方式是在1893年时由卡尔.蔡斯公司的奥格斯特.柯拉作为一种最佳的标本照明方法首次推出。
9}c8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