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传播科学精神大有可为
青年是科技的未来,科学精神是创新的灵魂。在近日召开的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科学家施一公强调,科学精神的传播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青年科学家的力量。让青年科学家为传播科学精神代言,这并非峰会的应景之言,而是重要且必要的事。 什么是科学精神?在我国最早提出“科学精神”概念的学者任鸿隽看来,科学精神为“科学发生之源泉”,“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在施一公看来,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求真、独立和合作、质疑。一脉相承,又不断深刻。 当前,科学精神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言。应对创新的复杂性和全球性问题,应对我国前进道路上的诸多风险与挑战,必须进一步彰显科学精神的感召力与引领力;也唯有让科学精神得到全社会的大力弘扬与共同遵循,自觉以科学精神为引导,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才能把握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美好前景的重大机遇。 青年科学家的优势在哪里?科学不是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科学是需要在不断质疑中往前发展的。对这个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世界多问几个“为什么”,凡事多想着摆事实讲道理,是求真的必由之路。而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少保守思想,最敢于挑战思想观念上的条条框框,最可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在不疑处生疑,这就是青年科学家的优势所在。 既然如此,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优势落地为效能、让青年科学家更有效地为传播科学精神代言的问题。通过一言一行将科学精神辐射至大众观念、滋养大众思想、内化大众行为,便是问题的答案。 所谓“一言一行”,就是要积极走到大众中,去做科学精神的传播者。要让科学精神辐射大众,首先要让大众爱上科技。青年科学家思维活跃,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和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方式,善于借助公共平台发出更多更强的专业声音,深度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让更多圈外人走进科学圈内。在抖音平台上,相关机构开通官方账号,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科抖”,就是有力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