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0 Rb3|te 光纤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其导光性能臻于完美,很难想象还会有更好的替代者。
",apO 《
非线性光纤
光学(光学与光电子学 第5版)/经典译丛》是光学、
光子学和光纤通信领域的重要译著,主要内容包括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群速度色散、自相位调制、光孤子、偏振效应、交叉相位调制、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四波混频、高非线性光纤、新型非线性现象、超连续谱产生等内容,科学归纳为非线性光纤光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涉及了一些应用。
Az8b_:= 《非线性光纤光学(光学与光电子学 第5版)/经典译丛》理论严谨,处处结合实际例证,特别是紧密结合光纤非线性光学、光纤通信领域的新成果与新问题,图文并茂,说清讲透,且各章都附有习题,适合作为光学、物理学、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用书,同时对从事光通信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光纤光学、非线性光学的科学家也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参考书。
E2|M#Y IAA_Ft 第1章 导论
Vc0j)3 1.1 历史的回顾
G/
si( LK 1.2 光纤的基本特性
JbEEI(Q>g 1.2.1
材料和制造
r'ilJ(" 1.2.2 光纤损耗
U_jW5mgsG 1.2.3 色度色散
!I|_vJ@< 1.2.4 偏振模色散
; &rxwL 1.3 光纤非线性
\HxF?i " 1.3.1 非线性折射
FM%WMyb[ 1.3.2 受激非弹性散射
.joC ZKO 1.3.3 非线性效应的重要性
)P?0YC 1.4 综述
5NkF_&S_1 习题
y%|E z 参考文献
v1u~[c=|^ 第2章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
U| yt 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5rt&q 2.2 光纤模式
G%Lt>5*!nE 2.2.1 本征值方程
qo:Zc`t(R 2.2.2 单模条件
^WU[+H ; 2.2.3 基模特性
M*'8$|Z 2.3 脉冲传输方程
J+CGhk 2.3.1 非线性脉冲传输
'h ? 2.3.2 高阶非线性效应
,&Zp^ 2.3.3 喇曼响应函数及其作用
6r^ZMW 2.3.4 延伸到多模光纤
eG+$~\%Fub 2.4 数值方法
Sj)?! 2.4.1 分步傅里叶法
ZYB5s~;eB" 2.4.2 有限差分法
Vuy%7H 习题
ka=A:biz 参考文献
_R0O9sPTO 第3章 群速度色散
=2*2$ 3.1 不同的传输区域
AW;xlY= g 3.2 色散感应的脉冲展宽
8\nka5 3.2.1 高斯脉冲
t.&JPTK-H 3.2.2 啁啾高斯脉冲
Cm5L99Y 3.2.3 双曲正割脉冲
Ww~C[8q 3.2.4 超高斯脉冲
W rT_7 3.2.5 实验结果
@@a#DjE%/ 3.3 三阶色散
"4KyJ;RA* 3.3.1 啁啾高斯脉冲的演化
Rxw+`ru 3.3.2 展宽因子
Y8}y0]V 3.3.3 任意形状脉冲
zgS)j9q} 3.3.4 超短脉冲测量
RK*tZ 3.4 色散管理
7aRy])x 3.4.1 群速度色散引起的限制
5T"h7^}e 3.4.2 色散补偿
dM,{:eID 3.4.3 三阶色散补偿
gdAd7
T 习题
{OQ)Np! 参考文献
F" G+/c/L 第4章 自相位调制
cEXd#TlY~X 4.1 自相位调制感应频谱变化
e Vj 8u 4.1.1 非线性相移
]}S9KP 4.1.2 脉冲频谱的变化
EGRIhnED# 4.1.3 脉冲形状和初始啁啾的影响
]c\`EHN 4.1.4 部分相干效应
lib^JJF 4.2 群速度色散的影响
! qtj1.w 4.2.1 脉冲演化
l"&iSq!3= 4.2.2 展宽因子
XYV`[,^h& 4.2.3 光波分裂
E-X02A 4.2.4 实验结果
F)l1%FCm 4.2.5 三阶色散效应
D41.$t[ 4.2.6 光纤放大器中的自相位调制效应
>7?Lq<H 4.3 半解析方法
V[8!ymi0 4.3.1 矩方法
e*<pO@Uy 4.3.2 变分法
W;X:U. 4.3.3 具体解析解
g5nL7;`N 4.4 高阶非线性效应
0p,_?3nX 4.4.1 自变陡效应
=%77~q-HL 4.4.2 群速度色散对光波冲击的影响
@Rd`/S@ 4.4.3 脉冲内喇曼散射
#VZ-gy4$\B 习题
.^- I<4 . 参考文献
_0&U'/cs 第5章 光孤子
(h&=Na~ 5.1 调制不稳定性
zYis~+ 5.1.1 线性稳定性分析
M6[O>z 5.1.2 增益谱
U~|)=+%O 5.1.3 实验结果
W$}2
$}r0U 5.1.4 超短脉冲产生
ZSwhI@| 5.1.5 调制不稳定性对光波
系统的影响
*EU1`q* 5.2 光孤子
ip|l3m$ Mi 5.2.1 逆散射法
$?&distJ 5.2.2 基阶孤子
(^ J2( 5.2.3 二阶和高阶孤子
>'3nsR 5.2.4 实验验证
47&p*= 5.2.5 孤子稳定性
6m9\0)R 5.3 其他类型的孤子
1LmbXH]% 5.3.1 暗孤子
P$__c{1\ 5.3.2 双稳孤子
lo7>$`Q 5.3.3 色散管理孤子
=4/K#cQ 5.3.4 光相似子
~:b5UIAk 5.4 孤子微扰
M\08 7k 5.4.1 微扰法
B.?@VF 5.4.2 光纤损耗
9WL$3z'* 5.4.3 孤子放大
rB =c 5.4.4 孤子互作用
R|\kk?,u 5.5 高阶效应
8[)"+IFN 5.5.1 脉冲参量的矩方程
) Cm95,Y 5.5.2 三阶色散
C7l4X8\w 5.5.3 自变陡效应
oJc v D 5.5.4 脉冲内喇曼散射
g s%[Cv 5.5.5 飞秒脉冲的传输
u~'j?K.^ 习题
RHI?_gf& 参考文献
dY?>:ce 第6章 偏振效应
#%/0a 6.1 非线性双折射
S2V+%Z
_J 6.1.1 非线性双折射的起源
Gbb*p+( 6.1.2 耦合模方程
1:Raa 5 6.1.3 椭圆双折射光纤
kc[<5^b5 6.2 非线性相移
.UUT@
w? 6.2.1 无色散交叉相位调制
opReAU'I 6.2.2 光克尔效应
69Q#UJ 6.2.3 脉冲整形
na|23jz4 6.3 偏振态的演化
JPe<qf- 6.3.1 解析解
cw;TIx_q 6.3.2 邦加球表示法
za5E{<0 6.3.3 偏振不稳定性
?[8s`caK. 6.3.4 偏振混沌
xf3/J{n3 6.4 矢量调制不稳定性
GS,}]c= 6.4.1 低双折射光纤
_lw:lZM? 6.4.2 高双折射光纤
jrO{A3<E 6.4.3 各向同性光纤
0w".o!2\U{ 6.4.4 实验结果
U5;Y o+z 6.5 双折射和孤子
:w9s bW 6.5.1 低双折射光纤
YZc{\~d 6.5.2 高双折射光纤
~#:R1~rh\e 6.5.3 孤子牵引逻辑门
)Q~K\bJf 6.5.4 矢量孤子
$mst\]&; 6.6 随机双折射
VBg
M7d 6.6.1 偏振模色散
Gr|102 6.6.2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矢量形式
j'LO'&sQ( 6.6.3 偏振模色散对孤子的影响
zRA,Yi4;+ 习题
6M6r&,yRu 参考文献
q[~+Zm 第7章 交叉相位调制
(p? B= 7.1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非线性耦合
$_u)~O4$ 7.1.1 非线性折射率
s,8g^aF4 7.1.2 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A~wVY 7.2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调制不稳定性
Y#oY'S .;y 7.2.1 线性稳定性分析
R5rCCp 7.2.2 实验结果
?_@Mg\Hc 7.3 交叉相位调制配对孤子
,z|g b]\ 7.3.1 亮-暗孤子对
Wo/LrCg 7.3.2 亮-灰孤子对
$+w -r#, 7.3.3 周期解
}b]z+4Ua( 7.3.4 多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ft Rza 7.4 频域和时域效应
d6g^>}-!t 7.4.1 非对称频谱展宽
6F?U:N#< 7.4.2 非对称时域变化
h~.z[ 7.4.3 高阶非线性效应
a>)|SfsE 7.5 交叉相位调制的应用
b^&nr[DC 7.5.1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脉冲压缩
@HP7$U" 7.5.2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光开关
^r^) &] 7.5.3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非互易性
I:o.%5) 7.6 偏振效应
.Za)S5U 7.6.1 交叉相位调制的矢量理论
hv9k9i7@l 7.6.2 偏振演化
-<@QR8: 7.6.3 偏振相关频谱展宽
b,-qyJW6 7.6.4 脉冲捕获和压缩
Mzj|57:gx 7.6.5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光波分裂
<iznB8@ 7.7 双折射光纤中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
%gV~e@| 7.7.1 低双折射光纤
FSkz[D_} 7.7.2 高双折射光纤
YjwC8#$ 习题
q,2 +\i 参考文献
P(~vqo>! 第8章 受激喇曼散射
m7.6;k. 8.1 基本概念
=LojRY 8.1.1 喇曼增益谱
bLyaJ%pa\/ 8.1.2 喇曼阈值
c>yqq' 8.1.3 耦合振幅方程
>jg"y 8.1.4 四波混频效应
Et+W LQ6) 8.2 准连续受激喇曼散射
O",*N 8.2.1 单通喇曼产生
"tg?V 8.2.2 光纤喇曼
激光器
oC1Nfc+ 8.2.3 光纤喇曼放大器
U9:I"f, 8.2.4 喇曼串扰
l5CFm8% 8.3 短泵浦脉冲的受激喇曼散射
gSXidh}^ 8.3.1 脉冲传输方程
[BKX$A:Y 8.3.2 无色散情形
5!iBKOl#D 8.3.3 群速度色散效应
M%qHf{ B 8.3.4 喇曼感应折射率变化
n 8'#'^| 8.3.5 实验结果
rnS&^ 8.3.6 同步泵浦光纤喇曼
激光器 u%I |o s] 8.3.7 短脉冲喇曼放大
)CUB7D)= 8.4 孤子效应
hScC<=W 8.4.1 喇曼孤子
#m36p+U 8.4.2 光纤喇曼孤子激光器
#Bi8>S 8.4.3 孤子效应脉冲压缩
oTLpq:9J 8.5 偏振效应
Xi81?F?[ 8.5.1 喇曼放大的矢量理论
y6N }R 8.5.2 偏振模色散效应对喇曼放大的影响
KVZ-T1K 习题
fFJu] 参考文献
oS Apa 第9章 受激布里渊散射
l"1at eM3 9.1 基本概念
zJX _EO 9.1.1 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物理过程
DNy 6Kw 9.1.2 布里渊增益谱
aXRf6:\% 9.2 准连续受激布里渊散射
}+ZZO0 9.2.1 布里渊阈值
qCku
q 9.2.2 偏振效应
_"688u'88 9.2.3 控制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的方法
(bo-JOOdY( 9.2.4 实验结果
g]E>e v{` 9.3 光纤布里渊放大器
|++\"g 9.3.1 增益饱和
x{#W84 9.3.2 放大器设计和应用
,7mB`0j> 9.4 受激布里渊散射动力学
7dtkylW 9.4.1 耦合振幅方程
s\3OqJo%) 9.4.2 利用Q开关脉冲的受激布里渊散射
yHjuT+/wM, 9.4.3 受激布里渊散射感应的折射率变化
m9 D'yXZ 9.4.4 弛豫振荡
vvmG46IgZ 9.4.5 调制不稳定性和混沌
mB<*we 9.5 光纤布里渊激光器
(hFyp}jkk 9.5.1 连续运转方式
|h* rkLY 9.5.2 脉冲运转方式
{'$+?V"& 习题
mVNHH! 参考文献
-wrVhCd~g] 第10章 四波混频
O6Mxp- 10.1 四波混频的起源
kYnp$8 10.2 四波混频理论
WI}cXXUKm0 10.2.1 耦合振幅方程
F0]xc 10.2.2 耦合振幅方程的近似解
A#KfG1K> 10.2.3 相位匹配效应
$fFh4O4 10.2.4 超快四波混频过程
|cIv&\ x 10.3 相位匹配技术
W 2T6JFv 10.3.1 物理机制
?3Y~q;I]O 10.3.2 多模光纤中的相位匹配
5}NTqN0@ 10.3.3 单模光纤中的相位匹配
['jr+gIfQ 10.3.4 双折射光纤中的相位匹配
s>c0K@ADO 10.4 参量放大
83g$k
9lG. 10.4.1 早期工作的回顾
ibn(eu<uW 10.4.2 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谱和带宽
iM(Q-%HP_ 10.4.3 单泵浦结构
\k>1q/T0V 10.4.4 双泵浦结构
`|WEzW~ 10.4.5 泵浦消耗效应
Q7 @oAeNd 10.5 偏振效应
U2vM|7]VP 10.5.1 四波混频的矢量理论
Y=\:fa 10.5.2 参量增益的偏振相关性
w:c9Z=KX 10.5.3 线偏振和圆偏振泵浦
%=`wN^3t2 10.5.4 残余光纤双折射效应
GvI8W)d3,R 10.6 四波混频的应用
=:;K nS 10.6.1 参量振荡器
H?cJ'Q,5 10.6.2 超快信号处理
#bwGDF 10.6.3
量子关联和噪声压缩
nN5fP<H2x 10.6.4 相敏放大
$L"h|>b\o 习题
)];Bo.QA 参考文献
CRs@x` 5ue 第11章 高非线性光纤
FW)VyVFmk 11.1 非线性参量
p-XO4Pc6 11.1.1 n2的单位和数值
Z~1uyr( 11.1.2 自相位调制法
K7c[bhi_w 11.1.3 交叉相位调制法
hI 1or4V 11.1.4 四波混频法
M2pFXU?] 11.1.5 n2值的变化
2KtK.2; 7 11.2 石英包层光纤
PnZC
I!Mw 11.3 空气包层锥形光纤
W[<ZI>mf 11.4 微结构光纤
,#U[)}im 11.4.1 设计和制造
zEk/15 11.4.2 模式和色散特性
H*HL:o-[ 11.4.3 空芯光子晶体光纤
)f,9 h 11.4.4 布拉格光纤
D`R~d;U~ 11.5 非石英光纤
xO&qo8* 11.5.1 硅酸铅光纤
[,56oMd~ 11.5.2 硫化物光纤
,Q<mU4 11.5.3 氧化铋光纤
E<sd\~~A: 11.6 脉冲在细芯光纤中的传输
Zygu/M6 11.6.1 矢量理论
?azcWf z0 11.6.2 频率相关的模式分布
B
*%ey? 习题
c8LMvL 参考文献
Z rv:uEl 第12章 新型非线性现象
OJiwI)a9 12.1 孤子分裂和色散波
QJ +Ml 12.1.1 二阶和高阶孤子的分裂
mgMa)yc!dp 12.1.2 色散波产生
A DVUx} 12.2 脉冲内喇曼散射
h43py8v 12.2.1 通过孤子分裂增强的喇曼感应频移
|y
pXO3 12.2.2 互相关技术
"x3x$JQZy 12.2.3 通过喇曼感应频移调谐
波长 jN-!1O._G 12.2.4 双折射效应
-2'1KAk-W 12.2.5 喇曼感应频移的抑制
iDWM-Ytx 12.2.6 零色散波长附近的孤子动力学
$plqk^P 12.2.7 多峰喇曼孤子
%,(X R` 12.3 四波混频
//'&a-%$^ 12.3.1 四阶色散的作用
+ZOKfX 12.3.2 光纤双折射的作用
,b4oV 12.3.3 参量放大器和波长变换器
+;-ZU 12.3.4 可调谐光纤参量振荡器
?|~KF:,#} 12.4 二次谐波产生
7=/iFv[ 12.4.1 物理机制
V*DD U]0k 12.4.2 热极化和准相位匹配
z*B?Hw), 12.4.3 二次谐波产生理论
}bSDhMV; 12.5 三次谐波产生
bYO['ORr@ 12.5.1 高非线性光纤中的三次谐波产生
@C%6Wo4l3 12.5.2 群速度失配效应
UA|\D]xe 12.5.3 光纤双折射效应
O?ODfO+> 习题
~ #7@;C<nt 参考文献
`<{LW>Lb 第13章 超连续谱产生
1'N<ITb 13.1 皮秒脉冲泵浦
<HtGp6q 13.1.1 非线性机制
e+V8I&% 13.1.2 2000年后的实验进展
zz!jt
A 13.2 飞秒脉冲泵浦
K|Eelhm 13.2.1 微结构石英光纤
IXG@$O?y/ 13.2.2 微结构非石英光纤
(%OZ `?` 13.3 时域和频域演化
-y>~ :. 13.3.1 超连续谱的数值
模拟 n
=WH=:& 13.3.2 交叉相位调制的作用
tW
a'[2L 13.3.3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捕获
4jSYR#Hqp` 13.3.4 四波混频的作用
{1qr6P," 13.4 连续(CW)或准连续(quasi-CW)光泵浦
icb*L ~qm 13.4.1 非线性机制
OAD W;fj 13.4.2 实验进展
,Js-'vX 13.5 偏振效应
Y'5(exW 13.5.1 双折射微结构光纤
cUr!U\X[ 13.5.2 近各向同性光纤
w51l;2$des 13.5.3 各向同性光纤中的非线性偏振旋转
N6v?Qzvi 13.6 超连续谱的相干性
vZW[y5 13.6.1 频域相干度
?J,,RK. 13.6.2 改善相干性的技术
e"_kH_7sv 13.6.3 频谱非相干孤子
ANNVE}, 13.7 光学怪波
I$MlIz$l v 13.7.1 脉冲间起伏的L形统计
_-3n'i8 13.7.2 控制怪波统计的技术
l4dG=x}M] 13.7.3 再论调制不稳定性
N:+)6a 习题
\Z,{De% 参考文献
t0GJ$]) 附录A 单位制
X&kp1Ih<^ 附录B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源代码
vQ]d?Tp 附录C 缩略语
+g kJrw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nzaA_^`mB jRd$Vt 定价:99元,优惠价:82.3元
{z\K!=X/ _m[D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