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61504阅读
    • 92回复

    [原创]ZEMAX与光学设计案例:激光扩束系统详细设计与公差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83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9-05-31 , 来自群:ZEMAX软件运用群
    初入光学设计时间不久,也是静水流深光学第3期提高班学员,平时也经常交流,最近应静水流深光学工作室的Still_Water邀请写一篇稿子,也不好意思拒绝。虽然能力有限,但是还是整理了下平时工作中的一个简单设计,分两帖,一帖设计,一帖公差分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多有不足,还请各位朋友交流指导。 8MBAtVmy  
    3 $w65=  
    1、激光扩束系统设计指标 SuznN L=/$  
    0YzpZW"+  
    该设计是整机系统中的一部分,接到的任务是对一个准直的激光进行10倍扩束,老板也不是很清楚指标,但是和激光部的人员沟通下来,激光器出射的是口径2mm的高斯光,激光器内部有一部分整形准直。后面再进行10倍扩束的目的主要是压缩视场角度,激光器出射的激光发散角度是3.5mrad(大概在0.2°),发散角度太大,需要压缩到0.5mrad以内。 $( )>g>%  
    0V]s:S  
    对于这样的解释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对于我光学设计的输入就明确了,口径2mm,视场0.2°,另外波长是532nm,设计时候压缩到0.35mrad,十倍扩束压缩发散角,为加工和机械装配留余量。 $M#>9QHhc  
    zT/\Cj68  
    2、ZEMAX光学设计部分 wBzC5T%,  
    ToQ"Iy?  
    (1)系统参数设置 D$N /FJ8|G  
    'yth'[  
    ZEMAX设计三部曲,孔径,视场,波段,静水流深课程中都有详细接收,抱歉,平时经常请教他们,在这里拍个马屁,做个广告。 Q?T]MUY(L  
    kT?J5u _o  
    孔径设置中,直接设置入瞳直径为2mm,至于切趾类型(可能分布类型更好理解),高斯激光可以选择设置均匀的,也可以选择高斯,做下来区别不是很大。另外,由于这个设计师无焦系统,所以需要选择无焦像空间。当然有人喜欢在最后一个面加入Paraxial近轴面转化为有焦系统,不做评述。 \ jA~9  
    uEY tE7  
    S'14hk<  
    视场设置,点击视场,这设置就比较简单的了,点,点,点就OK了。这里和老师们上课讲的有点区别,就是视场设置归一化正常是0,0.707,1。新版本软件中则是0,0.5,1。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大佬有知道的可以和我说下,谢谢! X 8|EHb<  
    v:p}B$  
    bcR_E5x$  
    波段设置,也和视场一样,没技术含量了。 Fi1@MG5$2  
    *A< 5*Db:F  
    fnY.ao1-s[  
    (2)系统参数构建与设计 BHw, 4#F1;  
    n(Uyz`qE  
    扩束系统其实很简单,构型就是伽利略望远镜,在ZEMAX中直接用两个平板来搭建一个初始结构,然后进行优化分析。 SaCh 7 ^  
    aT<q=DO  
    M;NX:mX9  
    这是二维图,然后添加一些操作数,进行优化边界控制。首先,由于入瞳口径是2mm,十倍扩束后,出瞳大小是20mm,用操作数EXPD来控制出瞳为20mm;其次,利用MNCA来控制住两个平板的间隔不要小于0,因为这个值是前后两个透镜焦距之差(高斯光学下),所以需要设置变量。设置好后,变量就是两个透镜前后两个面和透镜间隔,然后进行优化。优化操作数如下所示: r/sNrB1U"y  
    p7Cs.2>M>S  
    __@BUK{q  
    点击自动优化之后,几秒钟就得到了一个结果,如下所示,虽然看着结果点列图完全在艾里斑以内了,已经是衍射极限了,但是可以看出明显有些问题,就是太长,也就没有直接把这个结构给老板看了,不然估计得挨批了。可以看出两个镜子的间隔是180mm左右,第一个透镜才2mm。 G`zm@QL  
    kLY^!  
    $"&JWT!#  
    {t!!Uz 7  
    R4@6G&2d>  
    (3)减小系统长度 X|[`P<'N<  
    减小系统长度在ZEMAX中优化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加入优化操作数控制一下就可以了。其实从理论是去分析下,优化更有针对性。由于是10倍扩束系统,那么后组透镜的焦距也是前组的10倍,那么其实控制前组焦距在合理范围内也就可以了。直接使用TTOR操作数应该也可以,但是需要考虑第一个面和第五个面,这两个不用计算进去,没有这个操作数。联系了加工厂商,得知透镜把F数控制在5以内,那样好比对样板。但是不要太小,大于1.5左右就可以了。 q =Il|Nb>  
    这样计算了下,前组透镜的焦距控制在10mm以内,组焦距越大,筒长也就越长,就选择控制在10mm以内,优化操作数如下所示。 S$k&vc(0  
    2(nlJ7R  
    !+njS  
    优化之后得到了如下的系统参数,感觉要求差不多,但是咨询各个大佬之后,需要了解之后得知两点:第一,需要了解整体设备的功用,再分析系统,了解下来,一句话就是输入时高斯光,输出也是高斯光,只是发散角压缩,反应到光学系统就是传递函数要接近1,点要在艾里斑以内,目前轴外彗差大,光斑肯定变了,不能满足要求;第二,整体设备体积紧凑,希望进一步压缩体积。 qNr} \J|  
    a> )f=uS  
    i&k7-<  
    (4)继续压缩筒长,优化像质 a6H%5N  
    6,uX,X5  
    前透镜是负的,主要是发散作用,产生较大的正球差,后组透镜是正的,产生正球差弥补前面的。之所以像质不佳,其实就是后组弥补的球差不够,那么将后组透镜分离,变为两个透镜进行弥补,并且再优化。此时需要控制的就是后组两个透镜间隔,如下操作数所示。 qVPeB,kIz  
    {|\.i  
    Mq8L0%j  
    在分析图里面,也可看出上面分析的没有问题,看大佬都喜欢看赛德尔系数,自我感觉经验不足,多看这个图。 E e]-qN*8  
    +O5hH8<&b  
    >{Tm##@,k  
    另外,控制系统长度,和前面对长度分析的一致,这里直接用操作数控制前后组透镜的间隔,让ZEMAX去计算,系统长度明显降下来,但是像质会变差一点,但是都在艾里斑以内,具体操作数如下图所示。 Nluoqo ac  
    ?q&T$8zc4  
    X(C$@N  
    {PmZ9  
    (5)套样板,这个就比较简单了,联系你的加工厂商,要来样板文件找接近的,然后修改,修改一个局部优化一次,最后用间隔来优化补偿即可。当然可以直接导入ZEMAX,让它去完成,这里就不说了。 &0f,~ /%Z  
    }-fl$j?9E  
    最后感谢下这个平台,学习了不少!
    1条评分光币+20
    cyqdesign 光币 +20 优秀文章,支持! 2019-05-31
     
    分享到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83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9-05-31
    ZEMAX与光学设计案例:激光扩束系统详细设计与公差分析(二) :'l^kSP_*C  
    QTXt8I  
    10倍扩束系统在上篇已经设计好了,接下来就是进行系统的公差分析了,也要感谢下群主,查阅了不少资料,都没群主这边教授的系统,马屁立题是为先!下面两个图就是上篇设计的光学系统,简单放两个图在这。注:由于这个设计有一段时间了,在写帖子的时候有些忘记了,混淆了,大家多多指正!   4'A!; ]:  
     Qq;Foa  
    }n2M G  
    :G2k5xD/E  
    Yqi4&~?db  
    sCk?  
    #& Rw&  
    简单讲一下这两个图吧,点列图其实简单的说就是所有的都在衍射极限之内,但是细看光斑,可以看出,0视场的光斑并没有完全是一个点,对于光栅图,可以看出是残留高级球差,而0.5和1视场的光斑,可以看出主要是彗差,并且也有一些高级球差存在。上篇中其实是缩小了前后组间隔,牺牲了一些像质量,但是仍在艾里斑内。 b8SHg^}  
    !F1N~6f  
    1、公差分析概论 Y+*0~xm4  
    j<@lX^  
    公差分析的目的就是镜片加工过程中的误差,系统组装带来的误差,还有一些材料与模型中的差别等对系统的影响。其实通俗的理解就是理论设计为A,实际产品是B,那么K=B/A这个因子就是公差。我们要控制K,使得设计的理论模型A能满足输出要求B。这个K其实由很多东西组成,就是上面说的三方面误差。 '*w00  
    u5 : q$P  
    那么系统的A、B到底是什么呢?可以有很多,点列半径,波前差,传递函数等等。这里就用波前差作为这个标准。如下所示,是设计的波前图,RMS是0.0006波长。实际要求的B只需要达到0.02波长即可。  &NK,VB;  
    'JfdV%M  
    W=vP]x >J  
    2、公差设定 (ECnM ti+  
    [8,yF D_U  
    ZEMAX有很好的GUI界面可以进行设定,可以看出主要划分了四个部分,对于公差参数主要三部分,也就是需要我们关注设置的,表面公差,元件公差,折射率公差,它们正好对应上面分析的加工误差,装配误差,材料误差三方面。 Slher0.Y  
    $5< #n@  
    7KL v6]b  
    打开公差设定的时候,系统给了一个默认的公差设定,是作为公差分析的一个好的开端。那么一一描述下。 w6GyBo{2O_  
    | >27 B  
    表面公差中,有曲率半径,厚度,偏心倾斜,表面粗糙度误差,这里需要注意的并不多,主要讲一点把,就是S+A不规则度和Zernike不规则度,这里的单位是光圈,其实也就是波长,在公差数据编辑器中,有的版本转化为了mm,当然有的依旧是波长。这里需要注意点。至于两者只用选择其一,S是球差Spherical,A是像散Astigmatism,就是说S+A不规则度就是利用球差和像散来描述表面加工面型误差的,而另外一种是利用Zernike多项式来描述的,这个数学知识要求比较多,挺实用的,不懂可以问群主,我不是很懂。 $gy*D7  
    NzOo0tz:  
    元件公差中,主要是元件的偏心与倾斜,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每个元件都需要设置这个,因为元件的倾斜于偏心总是需要有一个参考标准,所以定义其中的一个元件就可以。 V(6Z3g  
    2fR02={-  
    折射率公差,主要就是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这个其实是材料加工商决定的,可以和他们联系与商讨,我们基本上不需要去设定更改。 F,dx2ZPIs?  
    ,5, !es@`b  
    选项设置中的起始行和评价函数中的是一个意思,测试波长不用管,和实际系统的波长无关。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使用后焦补偿,这个一般是有焦系统而言的,我们这个系统就不用勾选了。 S` ;?z  
    C=It* j55  
    那么这里的设定如下所示,按照这个走一轮公差分析。 K]0:?h;%Ld  
    dA0.v+Foz"  
    3? 7\ T#=  
    3、公差编辑器 dEA6   
    6%Pdy$ P  
    以前一直都是上一步点击确认后,就直接计算公差去了,没有想到这个里面还得修改,修改的还挺多的,不得不再次摸摸群主的屁股。 HO%wHiv1X  
    [uq$5u  
    $[&*Bj11Yg  
    确认之后,默认生成了51个操作数,下图由于截图原因不能截全。默认的不是正确的,ZEMAX还没有智能到这一步。这里说两点吧,一时也不一定想全。第一就是上面说的元件偏心的事情,把前组作为参考,那么这里就把前组元件偏心倾斜的操作数进行删除。另外,就是补偿器的事情,这里其实可以把间隔作为补偿器,但是实际上有两个间隔,一般我是根据镜子装配关系来选的。当时结构是先装后组两个大透镜,再装前组透镜,选择了前后组间隔作为补偿器。 f Tl<p&b  
    zN@} #Hk  
    4、公差计算 FCuB\ Q  
    O#k6' LN?  
    公差计算里面有四个选项卡,设计里面利用灵敏度分析,评价里面选择RMS波前,蒙特卡洛选择100次,进行计算就可以了,这一步没多少需要注意的,当然有些特定的系统会有一些勾选项的设置。 ~ZhraSI) G  
    /8g^T")  
    )Es"LP]  
    确定之后,一分钟不到就会计算得出结果,此时会生成一个分析的TXT表格,统计了公差分析的结果。这个数据txt,我们可以倒过来看。 -VTkG]{`Ir  
    7cO n9fIE  
    Z2='o_c  
    可以看出,100次蒙特卡罗计算,90%的RMS波前是0.21个波长,10%是0.047,这都不能满足我们的系统要求0.02波长,所以我们就需要往前面看分析得到的计算过程中的敏感项,对它的公差进行缩小。 jeX^}]x|%  
    pxf$ 1  
    ); dT_  
    这里就对所有公差中对于RMS波前影响最大的前十进行了排列,下一步就可以把它们缩小了。最后我们对这几个面的表面倾斜控制了±0.02mm,计算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良品率接近90%。 %S nd\  
    mkF"   
    }36QsH8  
    <'Wo@N7  
    ?)X,0P'  
    最后,建议学习ZEMAX还是尽量系统一些!
    离线aonex12
    发帖
    112
    光币
    9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9-06-01
    楼主写的很详细,对于初学者就需要这么详细的教材。我找的一些优化手机镜头的例子说的都很大概,具体的优化过程略去了很多,不能很好掌握。如果楼主以后能多分享一些这么详细的设计过程,我相信是对广大光学设计初学者的福音,是手机镜头就更好啦。
    离线yu-xuegang
    发帖
    1595
    光币
    19498
    光券
    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9-06-03
    ZEMAX的表格好像EXCL
    离线thorn12345
    发帖
    1416
    光币
    8821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6-03
    赞,写的不错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83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6-06
    谢谢。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83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06-06
    回 aonex12 的帖子
    aonex12:楼主写的很详细,对于初学者就需要这么详细的教材。我找的一些优化手机镜头的例子说的都很大概,具体的优化过程略去了很多,不能很好掌握。如果楼主以后能多分享一些这么详细的设计过程,我相信是对广大光学设计初学者的福音,是手机镜头就更好啦。[表情]  (2019-06-01 08:50)  Pu>N_^  C  
    l48k<  
    客气了,可以加下微信lens_design
    离线vn2991
    发帖
    19
    光币
    165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06-11
    很难看到这么全的设计优化流程,谢谢楼主! %E27.$E_  
    请问下,楼主在设计的过程中有遇到激光器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影响吗?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83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06-14
    回 vn2991 的帖子
    vn2991:很难看到这么全的设计优化流程,谢谢楼主! PX3  
    请问下,楼主在设计的过程中有遇到激光器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影响吗??(2019-06-11 09:40)? \OHv|8!EI@  
    jFj~]]j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设计过程中平行光路中有平片,另外有些是镀膜引入的,可以加下微信lens_design
    1条评分光币+1
    vn2991 光币 +1 原创内容,奖励! 2019-06-17
    离线lens_design
    发帖
    83
    光币
    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06-14
    回 thorn12345 的帖子
    thorn12345:赞,写的不错?(2019-06-03 09:45)? |!5@xs*T  
    aL$j/SC  
    谢谢,可以关注公众号   静水流深光学 /'+4vXc@  
    都是原创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