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
镜头是根据坛友
扬帆远航,在之前发的一篇帖子中看到的;
A<.`HCv2 传送门:超级 复消色差镜头的设计|
http://www.opticsky.cn/read-htm-tid-70077.html %76N$`{u 里面有涉及到部分指标;也拜读了坛友PO上的3.0因子的论文;不禁感慨,大牛是不一样。
SLRQ3<0W_ w~sr2;rp< 琢磨了两天后,觉得自己可以试一下;于是梳理了一下脉络下来。并且着手建立一套
光学系统;
2F+K( 选择的光波段为连续光谱0.45-1.1um;
y8jk9Tv F/# = 5, EFFL = 250mm, TOTR < 340mm, FOV = 18°, BFL = 50mm
>_h*N H a2fV0d6*l 最后的效果出来,总长是接近300mm,最大畸变小于0.1%;
L}CjC>R! 用了四种Schott的
材料;选用
玻璃最大的色散系数是84.5
'l2'%@E> 整体视场的STP效果都接近衍射极限。看了一下MTF,也基本接近衍射极限。
s)W^P4< 这样出来的整体光路
结构和文章的第二种很像;
?fcQd6-} 透镜为:1,6一类,2,5一类,3,4一类,第七片又是一类。
n?vrsqmZ RajzH2j+>
g9I2 e<;o e"P>b? OY
9r%O Yd:8iJA
e>1z1Q;_uv 7u-o7#,X2
k_.%(ZE n\&[^Q#b|
<<K G S <hg t{b4 
VqLqj$P 由于是用手机拍下来的,可能有些不清晰,见谅。
/qA\|'~ k2muHKBlk 感受就是,复消色差这套系统对于玻璃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对消
像差的结构,很有门道;
FS30RP3
`/ 对比了《
Method of glass selection for color correction in optical system design》中提及的光路结构,其实是与自己设计的有相似之处;
d4F3!*@( 这里就比较玩味了。
yU3fM?a 如果有感兴趣私下交流的,可至电邮:
jerome321@126.com来交流
_M=
\s>;G w$4fS 在此抛砖引玉,不吝指教,诸君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