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一夜的等待,北京只染了一层薄薄的白。相较于大半个中国的飘雪,这座城市显得有些孤独。今天,我们就聊聊孤独。最近,英国政府为了解决超过十分之一国人的孤独感,专门任命了一名“孤独大臣”。翻看地图,英国作为欧洲大陆边缘的岛国,历史上曾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没曾想现在国民孤独竟成困扰。
CQf<En|1 jWn!96NhlL *K9I+t"g 专设政府大臣来“终结孤独”,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也预示着不能忽视侵袭而来的“孤独流”。
&GF|Rr8NXs 7}r!&Eb 孤独,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这是个体性的心理感受,但随着人群扩大、影响加深,
孤独感开始与肥胖、抽烟一样,成为一项公共卫生课题。有人称之为“社会传染病”,孤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相当于每天抽15支烟。如何识别孤独?如何看待孤独?如何对抗孤独?这不仅是个人的事,也越来越成为大家的事,化解这场“心理危机”需要行动起来,不能也不必一个人战斗。
E+Jh4$x{ ZZkxEq+D 说到孤独,不免让人想起日本NHK摄制的纪录片《无缘社会》——没有朋友和社交,无社缘;家庭关系疏离,无血缘;与家乡隔离断绝,无地缘。独居老人缺少陪伴,空巢青年一人吃饭,忙碌的城市人奔走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就连儿童也不例外,2016年英国平均每天有11名儿童因为孤独而拨打求助热线。
跨越各个年龄阶段,孤独成了当代生活的可悲现实。是我们与社会无缘,还是社会将我们抛下,需要审慎地从社会生长机制与个人发展路径中找寻答案。 AL%gqt] ^2gDhoO_ 谈到孤独,社交总是相伴随的话题。有人说,人们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交能力的蜕化。这种观点很容易被接受,毕竟不与他人交往,就很难建立起健康的社会联系,遇事时打开通讯录,自然找不到可以拨通的电话。更重要的是,
互联网建立起的虚拟社交环境,让一个人隔着屏幕能得到情绪与心理的自洽,有时舒适,多数孤单。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者并非没有辨认情绪等社交能力,而是不会施展。所以,立足社交来突破孤独者的心理防线,不是要让他们从零开始学习如何社交,而是想办法打消社交顾虑,唤醒已有的社交能力,才有利于结交朋友、走出孤独。
[0_JS 2KE 6sRe.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