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有这样一群追光人,他们从1400万斤小米起家

    作者:孟含琪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1-07-22 11:21 阅读:1323 [投稿]
    在“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和他所创立的长光所众多科研人员努力下,各类重要光学设备不断被研制,追光之路不断向前延伸。

    这几天,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正在举行“溯光明理”夏令营,全国各地200多名学子集聚长春。

    繁星满天,闪亮璀璨。为了看清星星、甚至浩瀚宇宙,人们制造了光学仪器,将人眼尽可能地向远、向精延伸,探索宇宙奥秘。

    夏令营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是悼念王大珩。“今年7月21日是王大珩院士逝世10周年。大珩先生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也是长光所的创始人。”长光所副所长王建立说。

    如今,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太空就位,问天实验舱正蓄势待发。由长光所牵头研制的实验舱机械臂正处于最后的试验阶段。

    在“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和他所创立的长光所众多科研人员努力下,各类重要光学设备不断被研制,追光之路不断向前延伸。

    王大珩是从1400万斤小米起家,创办长光所的。

    1952年1月,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筹备处副主任王大珩来到长春时,我国在光学仪器制造上几乎一片空白。1400万斤小米,是国家拨给他创办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长光所前身)的首笔经费。

    为了尽快建立新中国的光学事业,他与工人们一起整理土地。累了饿了,坐在荒地上,吃大葱蘸大酱,嚼高粱米饭。

    1953年,他和同事们不分日夜地搭炉子、试工艺……短短几个月,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诞生。

    此后几年,王大珩和同事们先后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第一台大型光谱仪等,创造了“八大件一个汤”,奠定了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基础。


    王大珩(左)与著名光学科学家蒋筑英进行学术交流工作(资料照片)。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

    cyqdesign:致敬老校长!现代追光人,加油!(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