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非序列系统

    作者:Zemax China 来源:投稿 时间:2019-07-05 17:49 阅读:20277 [投稿]
    这篇文章介绍了OpticStudio非序列模式中的一些基本操作。主要包括:在非序列元件编辑器中添加和编辑物体、在布局图中观察系统以及利用光线追迹获取系统相关的数据。

    材料类型设置为Absorb,这使得探测器对光线而言是不透明的,我们可以从布局图上看到光线被吸收。

    由于我们将探测器7作为参考面并设置Z位置为0,探测器目前位于导光管的前表面上。现在,我们希望把这个探测器放在导光管的右侧(Z轴正向)10mm的位置,那么Z位置的数值应该是2010mm(即矩形体的厚度再加10mm)。如果我们改变了矩形体的厚度,探测器7的Z位置数值也应该相应的改变。因此为了方便,我们不在编辑器中直接输入数字2010,而是用一个拾取类型的求解值来给出探测器的Z位置大小。OpticStudio会根据物体6的厚度自动计算这个厚度,然后再加10mm的数值,最终定义Z位置的大小。

    点击物体7的Z位置参数栏右侧的小方块,打开求解参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输入参数:


    在非序列元件编辑器中,材料栏的参数编号为0,因此对应于矩形体物体来说,Z长度对应的参数编号为3。选择求解类型为拾取,并设置拾取自物体6的参数3。

    设置完成后,在对应参数的右侧会出现一个字母“P”,这代表该参数现在为拾取类型的求解值。

    完整追迹整个系统

    打开第三个探测器查看器,追迹并查看探测器7的结果。记得在光线追迹控制对话框中勾选“使用偏振”选项,并在追迹前清空探测器。

    在使用配置为Dell Precision M4800,2.9GHz i7处理器,16GB内存的计算机时,用Windows 7专业版操作系统进行光线追迹所花费的时间为12秒。

    从探测器查看器中可以看出导光管有效地移除了原来光强分布中的灯丝像,并使得整体的照度分布更接近均匀: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