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探索科研天地 勇攀光学遥感技术新高峰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13 17:15 阅读:1457 [投稿]
    光学遥感技术是指在紫外至红外光学波段内,远距离获取目标和环境信息的技术。光学遥感系统通常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设备等组成,在军用、民用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针对大视场在轨成像稳定性问题,任教授还采用基于系统传函优化的全过程集成仿真,首次实现了高比刚度SiC长镜组件与SiC/Al框架式整机优化、具有米级长通光孔高精度(优于20℃±0.5℃)热控、力/热(成像)试验评估、在轨辐射校正与像质预测,确保大视场动态成像质量,保证了型号设计与装备研制一次成功。

    在以上技术突破的基础上,任建岳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台离轴三反宽幅卫星相机的研制,先后发射了五台入轨组网,完成了我国大量的对地观测任务,在军民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以此技术,任建岳总结为“空间高清动态成像技术”经鉴定,鉴定委员会评价:“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于2013年,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一直到今天,任建岳研制的空间宽幅相机,其归一化幅宽比日本2006年入轨的国外最高水平的Alos1高2.5倍,是日本将于2019年入轨的ALOS-3相机的1.08倍,在同类设备中依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目前,依托于前两项发明,任建岳仍承担有三项重要任务。包括:1.更大分辨率和视场综合指标的相机,进一步提升总体指标,具有更高的应用效能,同时,降低研制成本。2.高分辨率空间相机预研,幅宽较国外扩展3倍。3.采用离轴斯反系统和更小像元的大视场光学相机,在相同指标下,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重量减轻为原来的1/4。适于新体制小卫星星座运用,并具有极低的成本。

    过去的这些年中,任建岳和团队的研究促使我国在新型光学、结构材料、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总体设计、加工装备、工艺技术、检测试验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使得空间光学系统性能大幅度提升,为我国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我国光学相机的发展,他也有着自己的见解,认为一方面,充分发挥我们现在已经积累的离轴三反相机的经验,并加以创新,实现更高分辨率和更大视场;另一方面,对相机的方案坚持使用小像元尺寸的传感器,结合“小F数”(大光圈)的设计思想,进一步优化离轴数码相机的设计。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需求,他还将继续奋斗下去。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