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国防科大激光陀螺创新团队:“技术控”这样玩转“陀螺”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7-06-05 11:41 阅读:1756 [投稿]
    国防科大一群玩“陀螺”的“技术控”,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答案:当卫星“不靠谱”时,还可以靠“牛顿力学定律”。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积分,再变换到导航坐标系,获得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

    如果空天导航卫星被损毁,GPS、北斗等导航定位系统会怎样?

    答案地球人都知道:“失联”。

    如果一场正在进行的激烈战斗中,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不在服务区”,会怎样?地球人多数会懵。是的,当如果变成了现实,该咋办?

    6月2日,国防科大一群玩“陀螺”的“技术控”,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答案:当卫星“不靠谱”时,还可以靠“牛顿力学定律”。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积分,再变换到导航坐标系,获得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以此为原理,可制造出不依赖“卫星”的惯性导航系统。


    “惯导系统有两个核心部件,陀螺和加速度计。我们就是玩‘陀螺’的。”国防科大激光陀螺研究所所长罗晖指着玻璃柜里或四方或三角形,方寸大小的“玩意”,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两张小纸片:空手“套”出方寸“陀螺”

    1960年,美国推出世界首台激光器,并着手激光陀螺研制。这一极具军事应用价值的重大科技信息,被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瞄”上了。

    与传统陀螺比,激光陀螺具备动态范围大、精度高、瞬时启动、标度因数极好、耐环境能力强、可靠性高、寿命长、直接数字输出等优点,是武器装备形成精确打击能力、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突防能力的关键支撑技术。开展激光陀螺及其应用系统研究,对军队新型武器装备研制及现有武器装备提质改造,提升部队战斗力,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想捡“现成”,搞“山寨”,肯定不现实。

    1971年,钱学森将画有激光陀螺原理图和光路图的两张小纸片,交给了国防科大。由此,一群国防科大的“技术控”,开始了长达45年的玩“陀螺”历程。

    “激光陀螺制造原理挺简单,就是应用激光在环形回路中正、反两路光线间的频率差来测量角度。关键是工艺。”谭中奇博士说。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