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量子光学专家吴令安的追光之路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4-06-26 11:15 阅读:2100 [投稿]
    吴令安,现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现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英国物理学会北京代表处顾问等职。1980年开始从事激光、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实验及理论研究。

    有一次考试,这位物理老师给吴令安少算了两分,后来她去找老师说:“您给我97分,实际上我应该是99分。”老师无奈地说:“算了算了,反正你是第一名,就不给你改了。”

    未来:只要我不得老年痴呆症,就继续搞科研

    吴令安的爱好很多,游泳、看小说、种花……但这些爱好都没时间实现。家里的阳台上全部种着花,但都因缺乏管理而长虫;家里好几个书架书籍,还有两箱英文侦探小说,她说:“等有时间慢慢看”。

    今年吴令安70岁,本该65岁退休养老,可她却不愿意过退休后的闲生活,“你让我整天看电视、打太极拳什么的,我就没有兴趣,我还要为科研奋斗一段时间。很多科研人员都还在继续干,即使报酬少了,他们还愿意干,不是因为钱,就是因为兴趣!”

    科研是她最大的兴趣,她说:“我要是纺织工厂的女工,我早就不干了,因为挺枯燥的。但是搞科研,每天都是新的东西,你不创新就没法做下去,所以你从来不会be bored(感到无聊)。”

    说到这里,吴令安眼里闪烁着光芒,她告诉笔者,自己的身体还很好,所以才能干,“只要允许,并且我不得老年痴呆症,我就继续搞科研!”

    但是她抱怨,“现在时间都浪费在非科研上面了,各种报表,特别是最近增加的财务程序,都是增加我们科研人员的负担,所以在实验室干活的时间太少了。”

    而且让吴令安较为失落的是,国内退休博士生导师有很多限制,比如不能招研究生、不能申请经费等,所以自己也很难再做出比较大的成就。

    ——延伸阅读——

    教导学生淡泊名利

    “您教导学生有什么独特的体会吗?”笔者问道。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做事再细心点也不会过分,即越细心越好)。其次,永远不能‘想当然’,就是要敢于怀疑。别人给你弄一个东西,说什么都调好了,你不能盲目相信,要自己去验证一下。”吴令安说。

    李申是已经毕业的博士生,她对吴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很有原则,“对待国家经费的申请十分谨慎,同时保证经费里的每一分钱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李申笑着告诉笔者说:“吴老师自己淡泊名利,也教导我们要淡泊名利。” 她坦言,现在学术圈存在一些浮躁气氛,而像吴老师这样能够安稳、踏实、专心做学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导师,吴令安和其他老师不一样,李申说:“吴老师不会给你划定条条框框,她会让你在这个领域,自己去学,去想,去悟,然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钻研,所以做吴老师的学生会很累,她注重积累、锻炼学生的能力,一般吴老师只示范初入实验室的基本技能、提醒实验室的各种注意事项及禁忌。之后的一切就要靠自己去问,去学,去思考了。”

    “头几次给学生演示,后几次让他们自己去琢磨,让师兄师哥教,一代代传下来,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做,不能怕他们把仪器搞坏,当然还要嘱咐他们要细心。”吴令安笑道:“我也不可能每次都站在学生旁边做,哪里有时间啊。”

    如今,她已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包括十多个博士生,毕业后在各高校、研究所任职,也有出国的。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