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2020-03-18 10:35图加特大学开发出可密切监测建筑物形变程度的激光系统
         为了及早地发现瑕疵,斯图加特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套基于激光的建筑物形变监测系统。
    2020-03-15 17:12北大马仁敏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新形式 [科技动态]
         理论预言并实验证实了突破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基本观念的新形式,在电磁波和声波体系弹奏出“弦外之音”:辐射源可以激发出与其辐射环境无关的辐射场。
    2020-03-15 17:04北大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非平衡态光学性质的研究中获得进展 [科技动态]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中心的王楠林研究组在Physical Review X期刊发表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该研究组在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支持下自主建设了“能量可调近红外到中红外强场脉冲激光泵浦-太赫兹探测”实验系统。
    2020-03-13 23:59科学家开发免对焦相机 使用新设计的平面透镜 [科技动态]
         研究人员已经发明了一种新的相机,这种相机使用非常薄的单个透镜并且无需对焦。
    2020-03-13 18:15三菱电机开发出一种紧凑型激光雷达 用于自动驾驶检测
         三菱电机宣布已开发出一种紧凑的LiDAR(激光雷达)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集成了微机电系统(MEMS),该系统可实现超宽的水平扫描角度,以准确检测自动驾驶系统中前方物体的形状和距离。
    2020-03-12 12:30FRED初级操作培训 [技术培训]
         本次课程采用FRED 最新版本, 主要面向 FRED 初学者或有基本基础者,以基础内容为主,将主要介绍如何利用 FRED进行模型的仿真与设计。
    2020-03-12 12:26LASCAD基础操作培训 [技术培训]
         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LASCAD操作讲解,主要介绍了LASCAD在进行谐振腔设计时,通过FEA有限元分析,BPM物理光学传播,谐振腔稳定性分析,DMA动态多模分析以及调Q等操作对谐振腔进行输出功率及光束质量分析。
    2020-03-12 11:30上海光机所大口径干涉仪绝对面形检测技术研究获进展 [科技动态]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研究团队在Φ600mm口径干涉仪绝对检测技术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提出一种基于多表面干涉原理的原位绝对面形检测技术,实现Φ600mm口径干涉仪标准平晶绝对面形误差的原位测量。
    2020-03-11 12:21上海光机所在超快激光色散薄膜研究中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基于激光脉冲与多层介质薄膜作用,精确控制入射角度改变引起的脉冲在每一膜层反射和透射相位变化,设计得到了色散补偿量随入射角度调谐的超快激光色散薄膜,实现了压缩脉宽的连续可调节。
    2020-03-10 19:04中科院光电所提出一种新的激光雷达发射脉冲编码方法 [科技动态]
         该方法以单光子探测器的真随机噪声脉冲为信号源,产生真随机发射脉冲序列。
    2020-03-09 17:19福建物构所多孔单晶光电极研究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谢奎课题组,通过晶格重构策略生长出了2cm尺寸的多孔Ta3N5单晶,精准控制了多个晶面的取向。
    2020-03-09 16:13上海光机所提出通过超强激光驱动微结构靶获得携带轨道角动量MeV伽马射线束新方案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一种通过超强激光驱动的微结构靶获得携带轨道角动量MeV伽马射线束的新方案。
    2020-03-07 12:31著名光学信息处理学专家于美文逝世
         我国著名光学信息处理学科专家、我国光学仪器学科奠基与开拓者之一、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于美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3日21:32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2020-03-06 15:27上海硅酸盐所在激光单晶光纤研制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苏良碧、武安华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通力协作,研制了新型激光加热基座(LHPG)单晶光纤生长炉,并成功制备出直径0.2 mm、长度710 mm 的Yb:YAG单晶光纤。
    2020-03-06 15:23上海光机所等在微纳多色激光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由研究员张龙、董红星领衔的微结构光物理研究团队与南京晓庄学院、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国内研究机构合作,在微腔调制宽带可调谐激光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