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3520阅读
    • 3回复

    光谱仪器中的入射挟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7
    光币
    54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4-21
    光谱仪器中的入射挟缝通常大家理解为限制杂散光源进入和让光薄 一点通过分光系统(三棱镜.光栅),但对于色散(谱面)的出现.明线暗线的形成等被这挟缝象把这些起因都遮盖了。对于挟缝象来说,分光系统(三棱镜.光栅)对它感应的只是一个不同物质象(上下挟缝片是同一物质象,中间白光源是一个象),这个象通常大家很难理解,对于色散象的出现只理解是来自于白色光里,怱略了另一物质象的存在(挟缝象)。 pM@|P,w {  
    =2s 5>Oz+  
    分光系统若感应的是只有一种物质象(如白色光源......),这样是不能产生色散现象的,因此说明.分光系统(三棱镜.光栅)需感应到有两种不相同的物质,这样才能构成色散出现条件。 R s_@L}U..  
    ?xGxr|+a  
    色散谱面是不连续的,由于现光谱仪这样安置,巧合的使两组色散谱面连续在一起。色散谱面象应该是一组为红.橙.黄色,另一组谱面为青.兰.紫色, ? 1?^>M  
    ] ^to r  
    物质吸收的光源不同,其出现的色散谱面是不同的。如两不相同的物质吸收含有稀薄气体光源(如荧光光源......),在通过分光系统后,则出现的色散谱面是一段一段的(谱面上各单色象),"这是1752苏格兰人梅耳维尔在实验中发现的"。若这两个不同物质吸收的是热辐射光源(如炽热的固体或液体发光),通过分光系统后,则出现的色散谱面是连续的(各单色之间无 界格之分的象)。 @%IZKYf c~  
    U;D!m+.HK  
    当两个不同物质象很小(挟缝中间白色光源象在几个MM时),在稀薄气体光源下出现的一段一段的色散谱面象消失了,色散谱面中只出现几条明亮条纹(明线光谱)。若这个很小的不同物质象是在热辐射光源下,色散谱面虽然出现,只是在出现几条明亮条纹的位置上从新出现几条黑色条纹(夫琅和费线)。 sT[)r]`T  
    4HVZ;,q  
    对于在两种不同光源下出现的两种不同条纹,当把挟缝口逐渐増大即逐渐缩小,这一过程会发现在稀薄气体光源下出现一段一段的(色散)各单色象相互叠加,从而使谱面中光强逐渐减弱,最后只胜下几个沒被叠加到的象出现,被称为:“明亮光谱”。如这一过程是在热辐射光源下,各单色象相互叠加,在谱面中出几条黑色条纹。 S59!+V  
    d;Z<")  
    我们现代所说的色散象是由两个不同物质产生的(黑色与白色),由于不相同的物质众多,都可以拼在一起,这样出现的不同色散象也就多(色散谱面各单色不同)。
     
    分享到
    离线zhou198907
    发帖
    54
    光币
    150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5-04
    LZ见解颇深拜读。
    离线dave1988
    发帖
    8
    光币
    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5-04
    有意思
    离线余建
    发帖
    905
    光币
    2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11-15
    我是不懂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