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3880阅读
    • 3回复

    [分享]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及其运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991518
     
    发帖
    1026
    光币
    10737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5-20
    一、原理 %w65)BFQ  
    \vT~2Y(K  
    原子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是由IBM 公司的Binnig与史丹佛大学的Quate 于一九八五年所发明的,其目的是为了使非导体也可以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进行观测。 [h;I)ug[o(  
    VrZfjpV  
    原子力显微镜(AFM)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最大的差别在于并非利用电子隧道效应,而是利用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作用来呈现样品的表面特性。假设两个原子中,一个是在悬臂(cantilever)的探针尖端,另一个是在样本的表面,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会随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其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如“图1” 所示,当原子与原子很接近时,彼此电子云斥力的作用大于原子核与电子云之间的吸引力作用,所以整个合力表现为斥力的作用,反之若两原子分开有一定距离时,其电子云斥力的作用小于彼此原子核与电子云之间的吸引力作用,故整个合力表现为引力的作用。若以能量的角度来看,这种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距离与彼此之间能量的大小也可从Lennard –Jones 的公式中到另一种印证。 `K.B`  
    !9/`PcNIpy  
    ~bb6NP;'L  
    图1、原子与原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力因为彼此之间的距离的不同而不同,其之间的能量表示也会不同
    :\"0jQ.y|  
    raPOF6-_rH  
    vNs%e/~vj  
    _< .VP  
    从公式中知道,当r降低到某一程度时其能量为+E,也代表了在空间中两个原子是相当接近且能量为正值,若假设r增加到某一程度时,其能量就会为-E 同时也说明了空间中两个原子之距离相当远的且能量为负值。不管从空间上去看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与其所导致的吸引力和斥力或是从当中能量的关系来看,原子力式显微镜就是利用原子之间那奇妙的关系来把原子样子给呈现出来,让微观的世界不再神秘。 IXa~,a H71  
    xE<H@@w  
    在原子力显微镜的系统中,是利用微小探针与待测物之间交互作用力,来呈现待测物的表面之物理特性。所以在原子力显微镜中也利用斥力与吸引力的方式发展出两种操作模式: p)/e;q^  
    4}; @QFT*  
    (1)利用原子斥力的变化而产生表面轮廓为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contact AFM ),探针与试片的距离约数个。 = exCpW>  
    c 1F^Gj!8  
    (2)利用原子吸引力的变化而产生表面轮廓为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non-contact AFM ),探针与试片的距离约数十个? 到数百个?。 6Oy:5Ps8a  
    :zKW[sF  
    二、原子力显微镜的硬件架构: @r*GGI!  
    G`0O5G:1  
    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的系统中,可分成三个部分:力检测部分、位置检测部分、反馈系统。 "{D/a7]lC  
    +S(# 7  
    图2、原子力显微镜(AFM)系统结构
    ]z^jz#>um&  
    h76j|1gI  
    2.1 力检测部分: .-rz30xT  
    %MHL@Nn>e  
    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中,所要检测的力是原子与原子之的范德华力。所以在本系统中是使用微小悬臂(cantilever)来检测原子之间力的变化量。这微小悬臂有一定的规格,例如:长度、宽度、弹性系数以及针尖的形状,而这些规格的选择是依照样品的特性,以及操作模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探针。 Cst1nGPL  
    :P_h_Tizv  
    2.2 位置检测部分: qco'neR"z  
    >]~581fYf  
    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中,当针尖与样品之间有了交互作用之后,会使得悬臂cantilever摆动,所以当激光照射在cantilever的末端时,其反射光的位置也会因为cantilever摆动而有所改变,这就造成偏移量的产生。在整个系统中是依靠激光光斑位置检测器将偏移量记录下并转换成电的信号,以供SPM控制器作信号处理。 Pt5wm\  
    a^J(TW/  
    2.3 反馈系统: $GRwk>N  
    -1Li&K7  
    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中,将信号经由激光检测器取入之后,在反馈系统中会将此信号当作反馈信号,作为内部的调整信号,并驱使通常由压电陶瓷管制作的扫描器做适当的移动,以保持样品与针尖保持合适的作用力。 hTLf$_|P  
    L.@$rFhA  
    原子力显微镜(AFM)便是结合以上三个部分来将样品的表面特性呈现出来的: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中,使用微小悬臂(cantilever)来感测针尖与样品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作用力会使cantilever摆动,再利用激光将光照射在cantilever的末端,当摆动形成时,会使反射光的位置改变而造成偏移量,此时激光检测器会记录此偏移量,也会把此时的信号给反馈系统,以利于系统做适当的调整,最后再将样品的表面特性以影像的方式给呈现出来。 c2g[w;0"  
    Q;3`T7  
    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 fKY-@B[|  
    WMtFXkf6"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对微弱力极敏感的微悬臂一端固定,另一端有一微小的针尖,针尖与样品表面轻轻接触,由于针尖尖端原子与样品表面原子间存在极微弱的排斥力,通过在扫描时控制这种力的恒定,带有针尖的微悬臂将对应于针尖与样品表面原子间作用力的等位面而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方向起伏运动。利用光学检测法或隧道电流检测法,可测得微悬臂对应于扫描各点的位置变化,从而可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下面,我们以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Employing Laser Beam Deflection for Force Detection, Laser-AFM)——扫描探针显微镜家族中最常用的一种为例,来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 -&2Z/qM&!  
    +j<WP  
     mU4(MjP?  
    ZzE(S  
    如图3所示,二极管激光器(Laser Diode)发出的激光束经过光学系统聚焦在微悬臂(Cantilever)背面,并从微悬臂背面反射到由光电二极管构成的光斑位置检测器(Detector)。在样品扫描时,由于样品表面的原子与微悬臂探针尖端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微悬臂将随样品表面形貌而弯曲起伏,反射光束也将随之偏移,因而,通过光电二极管检测光斑位置的变化,就能获得被测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 i`F5  
    /P,1KVQPh  
    在系统检测成像全过程中,探针和被测样品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纳米(10 -9 米)量级,距离太大不能获得样品表面的信息,距离太小会损伤探针和被测样品,反馈回路(Feedback)的作用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由探针得到探针-样品相互作用的强度,来改变加在样品扫描器垂直方向的电压,从而使样品伸缩,调节探针和被测样品间的距离,反过来控制探针-样品相互作用的强度,实现反馈控制。因此,反馈控制是本系统的核心工作机制。 e x Z/  
    im &N &A  
    本系统采用数字反馈控制回路,用户在控制软件的参数工具栏通过以参考电流、积分增益和比例增益几个参数的设置来对该反馈回路的特性进行控制。
     
    分享到
    离线seagullze
    发帖
    248
    光币
    59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6-04
    谢谢,学习了!
    离线doveathena
    发帖
    122
    光币
    270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5-03
    嗯··学习了不少····
    离线zhaoq313
    发帖
    74
    光币
    21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5-17
    了解一下,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