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光子芯片领域专用大模型发布
光子产业生态大会暨光子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发布会在江北新区召开。现场,国内首个专注于光子芯片领域的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正式发布。
5月8日上午,光子产业生态大会暨光子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发布会在南京江北新区召开。现场,国内首个专注于光子芯片领域的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正式发布。“这是我们‘偷偷’搞的大模型,也是一个真正属于光电人自己的AI工具。”现场,OptoChat AI“00后”产品经理王海若分享了大模型上线背后故事。 让“专而精”的大模型更懂行 区别于传统集成电路,光子芯片需要传输光信号。一枚小小的光子芯片,集成了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等光学元件与电子芯片,工艺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数据是光子芯片研发、生产的关键。“过去,研发人员遇到相关问题,只能查阅资料或咨询专家来判断,费时费力,我们希望打破这种传统产业的模式,让大家更便捷地获取专业知识,形成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新链路。”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智光电”)副总经理潘涛介绍。 光子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由南智光电联合生态伙伴共同开发,聚焦“懂光子、懂工艺、懂应用”的实用价值,面向光子领域全产业链,致力于解决科研与工程之间“知识转化效率低、参数理解难、研发路径碎片化”等问题。 “我们可以将OptoChat AI,看作专攻光子芯片研发更精简、更专业的DeepSeek。”南智光电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大模型深度融合南智光电及其合作伙伴的专业数据库,主要面向国内外光子芯片领域的科研及产业机构,帮助工作人员解决研发、生产过程中的难题,突破传统试错式、经验驱动的研发路径。 ![]() 相较于通用大模型,OptoChat AI具备更强的专业性与可靠性,它结合超过30万项权威专业文献、可信工艺数据的结构化提炼与智能训练,构建覆盖材料选型、结构设计、性能分析、制备路径优化等多环节的专业知识体系。 如今,南智光电不仅拥有国内首个“薄膜铌酸锂+X”光子芯片全链条研发及生产能力,还成功实现了8英寸铌酸锂晶圆流片,现已服务各类客户300余家。目前,OptoChat AI已面向部分产业客户和研究团队开放试用,并将在后续开放接口与联合训练平台,产业界可免费使用、共建共享。 项目源于以“00后”为主力的团队悄悄“搞事情” 大会现场,王海若进行大模型演示推介。只见她输入一个关于“硅光平台”的专业问题,OptoChat AI不仅“秒回”,还列出了资料文献,并附参考文件。王海若说,大模型并不试图“什么都懂”,而是在光子世界里“答得准、答得深”。她感慨,正是南京这座城市的创新气质,让众多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2023年,22岁的王海若从经济学专业毕业,加入南智光电从事产品运营工作。据她透露,作为光子行业的“外行人”,去年7月,当她拿着一道工艺技术问题向一位工程师同事请教时,对方本着严谨的态度,在网上检索到数十个页面,逐页逐句地帮她查找文献资料。 “查资料这事,如果哪天能一键解决就好了。”在同事苦笑声中,一个灵感瞬间在她脑海中萌生:做一个真正属于光电人自己的AI工具,为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靠谱的“助手”。 由于担心投入大、不确定性高,最初这个项目在公司内部没有立项。“但我们不想等。”王海若悄悄联络了公司IT、软件、工艺和设计方面的年轻同事,这个以“00后”为主力的年轻团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部署、反复试验,完成了原型搭建。 直到一次内部展示,他们用一系列专业的演示操作,让公司管理层集体“看懵了”。最终,南智光电决定支持立项,并投入资源组建研发组,OptoChat AI也由此诞生。 “我们始终相信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智慧,他们说干就干,就这样,一点点搭建起了最初的雏形。”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智光电创始人祝世宁表示,“起初我并不知道,后来看到他们的进展后,心里非常欣慰,也积极给予他们鼓励。他们不是为了赶热潮,而是为了真正解决成果转化中的实际问题。” “让OptoChat AI成长为真正可以依赖的‘智慧巨人’” Opto,中文译名即“光电”,可以说是该款大模型的最佳注脚。 从私下试验到正式发布,从无人关注到全平台支持,这支年轻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追光”之后,他们也可成为“造光者”。 “目前的OptoChat AI 1.0版还很稚嫩,期待大家能够共同参与这一专业大模型的构建,使用它、训练它、浇灌它、完善它,只有在真实应用中不断打磨,才能让OptoChat AI成长为真正可以依赖的‘智慧巨人’。”大会现场,祝世宁院士发出邀请,他期待关心支持光电事业发展的朋友们以今天为新的起点,以南京为新的高地,汇聚光子的智慧,融合智能的力量。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