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黄尚廉:为中华民族的光电科技事业而奋斗!

    作者:佚名 来源:我国杰出光学工程专家——黄尚廉 时间:2022-05-16 11:09 阅读:1193 [投稿]
    黄尚廉,为中华民族的光电科技事业而奋斗!

    黄尚廉院士自述:

    1936年夏日,我出生在四川省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乐山。小城居民多数信奉佛教,然而,堪称世界第一的乐山大佛,也未能保佑他的信徒们免遭劫难,1939年严冬的一天,乐山被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夷为平地,那瓦砾遍地,陈尸遘野的悲惨情铁,至今仍留我心中,次年,我进了东山小学,学校的老师大多是武汉大学的流 亡师生。

    记得有一天晚上,师生们围坐在薄火旁,齐声唱岳飞的《满江红欢送一位体育老师赴尔北参加抗日义勇军,当这位老师在歌声伴唱下舞起了利剑,那悲壮之挞,令全校师生们落iF了眼泪。

    我还记得1943年的一天,冯丑祥将军来到我们小学宣传抗日,他高大的身身着一灰布军装,脚蹬着一双草鞋,当他大声巧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击日寇,还我河山”时,小同学们群情激奋,把节攒下来的零花钱,全部捐献给了抗日。

    抗战胜利了,小城居民欢呼雀跃,但好景不长,1947年乐山地区大旱,乡下人聚集到城隍庙前祈求天神保佑,但天还是久久不下雨,饥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冲进了地主的粮仓,但为首的竟惨遭镇 压。

    解放后,我才弄明白了中国为什么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老百姓为什么穷。特别是当我含着热泪一遍又一遍的读方志敏同志写的《可爱的中国》后,燃起了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而奋斗。

    60年代初期,国际上提出了“具有电子变速箱的金属切削机床”的新概念,这实际上是机电一体化思想的萌芽。为此,1965年,重庆大学组织了一个很强的研究队伍,开展了“计量光栅及其在测量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但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中止。

    1972年,我约了几位青年教师,顶住各方压力,又重新开展了研究。从1977-1976年间,我们出版了两册《光栅在测量与控制中的应用译文集》,研制成功了“液压驱动动态投影光刻光栅机”,刻划出一米计量长光栅,研制成功了“长光栅位移数字显示装置”,并成功地应用于机床数显改造上。该成果1976年经鉴定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祖国迎来了科技的春天,我又领导了“髙精度光电圆刻线机”的研究。我在总体设计方案上大胆地提出了采用光导纤维全接收系统,高精度空气静压轴系及无机械传动的转速自动调节系统。

    同时提出了采用光导纤维全接收提高光栅测角系统精度的理论,在当时国内外几何计撥测试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经过八年艰苦努力,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终于研制成功;刻出的圓光栅梢度达到0.1角秒,居国内外先进水平。

    但我由于过度劳累,1984年初心脏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就在我被施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那天,成果通过了鉴定,该成果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通过高精度光电刻线机的研究,我体会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为什么我们能用低精度的圆光栅作母盘,刻划出高精度计量圆光栅?这完全是由于创新思维的结果,就是基于光学优生学思想,研制了环形光导纤维束莫尔条纹全接收系统,在总体方案上战胜了国内外现有技术,方向对了,再加上踏实的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二,我认为理论上的突破是实践成功的保证。我针对当时国内外角度计量测试界按分析度盘用常规的几何方法去分析计量光栅系统精度的局限性,应用近代信息光学理论,提出了光栅测角系统提高测角精度新的理论体系,从原理上证明了全接收是最优的莫尔信号接收方法,实践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第三,锲而不舍,坚持就是胜利。这项科研,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延续了八年,没有坚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我想是绝对搞不成功的。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