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找到拓扑绝缘体的人走了,为我们在巨大未知中留下一束光

    作者:圆的方块、Cloud、EON 来源:果壳 时间:2018-12-07 12:28 阅读:1224 [投稿]
    张首晟12月1日离世,12月6日消息公开,很快网上充满了各种明显不符合事实的阴谋论。他的去世对物理学界和家人朋友已经是沉重打击,请不要用谣言制造二次伤害了。

    拓扑学是一个数学分支,它研究的是“不连续”的特征。一个物体身上,大部分我们熟悉的特征都是连续的:一个长方形可以变大一点点,变小一点点,粗一点点,细一点点。拓扑学不关心这些。但是如果我在长方形上挖洞,那么它要么没有洞,要么有1个、2个、3个……不会有4.5个洞或者1.414个洞。这样的特征就是拓扑学关注的。

    当然现代物理学关注的不是一个东西上有几个洞,而是远为抽象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同样不连续。张首晟在研究这些特征的时候,成功创造出了 “拓扑绝缘体”。

    设想一个有很多电子的大块低温薄膜,给它加上一个强磁场,它就会表现出一个奇妙的特点:只在薄膜的边缘导电,但薄膜的中央不会导电。如果你拉伸这个薄膜,那么产生的新边缘也会导电,中央依然不导电;就算你往边缘里添加了本来足以阻断电流的杂质,结果依然是边缘继续导电。

    出现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边缘被“拓扑保护”起来了;就像长方形上有几个洞不会随意改变一样,薄膜边缘的电学特征也不会随便改变。这个现象是量子霍尔效应的体现,很早就为人所知,只是在不太久之前才得到了拓扑的解释。

    但这个效应需要外加一个大磁场才能实现,这太麻烦了,而且在很多场合非常不切实际,无法应用。不用磁场能不能有这么厉害的特征?

    也有,那就是理论预言的所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用电子自己的自旋轨道耦合,来代替磁场的效果。而张首晟预言可以在HgTe量子阱实现这一点,并和德国团队合作真的把它造了出来。他们得到的物质,无需外界作用自己就可实现拓扑保护效果,只在边缘导电,内部则是绝缘体。这样的物质,就是所谓的“拓扑绝缘体”。


    拓扑绝缘体示意图,中心一层为HgTe,上下两层为绝缘物质丨斯坦福大学官网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