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黄庚华:探月工程献青春 激光领域勤耕耘
“除了上天,相关技术未来还可入地、入海,比如把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汽车,或者应用到水下的海底探测,项目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黄庚华说。他期待,通过这几个方向的发展,未来的激光雷达技术能走出高成本区间,变成更多人用得起的技术。
黄庚华介绍,激光的方向性很好,但打到200公里远的月球表面后,会铺开约为4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巨大光斑,返回来的能量更是如百里外的萤火般微不可见。 “嫦娥一号”的工作持续了3年,在这期间,黄庚华从零开始,自己设计、制作合适的高灵敏光电接收器,自己画电路板,甚至早先自己还焊接原理样机上的元器件,他说,这过程中,虽挑战不断,但最开心的莫过于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刻。 ![]() 黄庚华在检查激光干涉测量结果 探月工程让黄庚华快速成长。“嫦娥一号”时,他还只是其中一个单元的设计人员,到“嫦娥二号”时,他就初步负责较完整的系统,到了“嫦娥三号”,他已成为主任设计师,全面主持着陆阶段的关键单机“激光测距敏感器”的研制工作。 谈改变,他说,“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时候,他还可以单枪匹马去解决某个问题,突破了,项目就可以顺利往前走;但“嫦娥三号”及后续的激光对地测高系统越来越复杂,需要依赖各个专业的科研人员合力攻关。 这几年黄庚华越来越忙,他说,现在科学家已经过了那种“吃不饱”的年代,“以前是没有课题,现在手里有课题、有经费、有团队,设备也很好,这时候就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可以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激光技术正处于爆发期。黄庚华说,未来如小行星探测等领域,都会有很多激光雷达载荷的需求,同时商业化航天的大门也已经打开。在他看来,未来的技术要瞄准商业航天的需求去改变,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除了上天,相关技术未来还可入地、入海,比如把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汽车,或者应用到水下的海底探测,项目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黄庚华说。他期待,通过这几个方向的发展,未来的激光雷达技术能走出高成本区间,变成更多人用得起的技术。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