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人工光合作用上取得突破:能实现更低成本塑料制造工艺
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人工光合作用法。其能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塑料和其他材料的原料,并且效果更高、成本更低。
据了解,这支研究团队使用的五种新型催化剂都是由廉洁而产量丰富的镍和磷制成,而且还能通过配方的调整制出不同长度、效率超过99%的碳原子链。这些原子可以以分子或长聚合物链的形式存在,后者则还可以作为塑料的基石,它将可能能够取代目前在这一过程用到的石油。 “我们的突破可能会在化学和制药工业中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价值的产品和原材料,”首席作者Charles Dismukes说道。 研究人员指出,很难将成本与目前利用石油生产塑料的方法进行直接比较,因为这些数据都是高度保密的。他们只能得出关于效率的结果,然而这都用“过电位”衡量的。 研究论文联合作者Anders Laursen介绍称,低过电位意味着高效能,传统电催化剂需要0.7V的过电位,而这个过程却可以减少70倍的损失。能量损失本质上就是反应过程中必须要使用的额外电能,因此更少的能量使用意味着电力使用的减少进而是每公斤产品成本的减少。 现在,这个拥有该专利的团队正在努力将这项技术商业化。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